恐怖奇情的革命叙事,西式(表现主义)、中式(聊斋、民间故事)恐怖风格交杂并存/女主始终拒绝与小白脸交好,或许是站在意识形态的正统立场上不屑与享乐人生的小市民为伍,所以女主的恋爱一旦动了真情就必须离去,从充满诱惑的“神秘女郎”变成男性气质的革命导师,女主身上的现代性必须服务于革命的元叙事,“诱惑”与男性化的革命意志并存,因此她能在不同性别身份间穿行,但同时也必须坚持为革命守寡,因而无法接受男主的欲望,上海式的革命人物模型,或许也投射着城市西化知识分子对未来中国的想象:坚定意志和革命信念,充分的现代文明技能和现代独立意识,同时不乏儿女情思和不逾矩的柔美与诱惑,人性与革命性是灵活的,可以谈判的,中间有灰色地带/小护士的角色很有趣,对女主的爱由异性爱,到同性爱,甚至到精神恋爱,可惜残片戏份不多
两年了馆能不能把顺序捋一捋qwq应该说有点像另一部《夜半歌声》,在创痛-历史-鬼魂之间搭建关联,并对现实做暧昧的隐喻。令人惊异的“恋鬼”,实则其对象持有的是一种“儿女英雄”式的恋爱观。此外倒也可一探当时的化妆技术(
2012.11.22,资料馆。
“无论是男是女,我都爱她”,性别意识相当前卫。
依然是#中国残片资料馆,但时间的霉斑(罕见地)催化了影像的发酵,于是,我们最终看见的恰是由一个急进的鬼完成的电影的剪辑:那些古与今,前进与退步,革命与爱情,想象与排演相互混糅的段落并非是在重组中错位了,而只是在时间之霉的作用下扩张了原有的洞孔。并且,必然地,这以多重(包含了被省略的)面孔激起人(民)不可能实现的爱欲的鬼魅只能有一个名字:革命;完全是一部现代电影。#40年代十佳
#教学观摩#残片,应该是整理的时候接错了,“我就是我自己的丈夫”段闪前了,还混入了一段古装(不过恐怖效果还真不赖),西方恐怖片,特别是吸血鬼电影有一条区隔性少数的脉络,因为鬼代表社会的他者,正好暗合性少数对于主流社会是异类,而本片主要区隔的是“农村包围城市”之下“飘荡在欧洲上空的幽灵”——革命,不过竟然也有少许女同因素,再好好归置归置,给信配个字幕条,还能看。照搬西方城市空间Mmmmm...台词太雷人了,真诚是必杀技,笑死人了,人鬼情未了的戏剧张力可不是直接喊几句“我是人,你是鬼,我们是没有结果的”就能喊出来的
最后也没有见色动摇好评心死在了当年
残本,真的有鬼好评😱
2019.11.27/2020.10.13从现有残片来看其实完整版所表达之意应有影射,借古讽今,新的社会下反抗无果无法做人。而且在叙事编排上应该有所尝试,过去共同革命的人经历了什么无法重识。对“鬼”的处理到片尾“前行的人”的处理也应该有趣。何况,还有了同性异性无差别之爱。
革命的失败,替代性的爱人,不人不鬼的生活,像极了孤岛的影人境遇。
直女装T,天打雷劈。
2023/10/11残片,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西式的鬼有中式的恶魔的脸。主观镜头用得巧妙。描写鬼能力的镜头颇具想象。光影—黑暗与光明构造出的悬念空间。女主不想做人,想做鬼,怨恨男主把自己从坟墓(革命的牺牲与黑暗)拉入人世。男主想要女主做快乐的人,女主质问,你的人生只是快乐与享受吗?还有同性爱,异性爱的无差别之爱
40s上海电影,剧本构建挺有意思的奇幻色彩人鬼恋,其中掺杂古装、前世、地下革命等元素,台词挺愣但有点冷笑话。残片,遗失了大部分片段无结局。#电影资料馆教学观摩#
放的乱七八糟的,很容易散。
舞台化表演恶果
残片,甚至叙事顺序都无法确定。对“鬼”的文本设计非常单纯,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能指和所指的匹配,来生成出“鬼”这个词语。这种纯粹如同我们生活中开的词语玩笑,比成熟的鬼故事多了份天真烂漫。几乎由诗化台词(和极其单一的肖像学符码)建构起来的鬼故事,没有运用视觉表达的强烈意识,显得十分干瘪。
心形🧡转场
台词爆点
头回见这么残破的胶片。
有点意思又没啥意思残片谁先爱上她的喜欢吕老师中间有段古装不知道哪里来的很有意思鬼劝男人:你走吧,你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