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目前最有诚意的影片:全片最动人之处在于一触即发的家庭风暴如何转变为紧急亲情。在更深的层面上,导演将自己成长的文化展现为原始信仰的诗意监狱,从片头就通过厉声呼喊的无济于事建立起人与兽的通性,更以一系列自然声代替配乐。女主角驱蛇遭险而最终走进无法交流的城市文明充满讽刺。
女孩曾以为自己有特异功能,作为一个母亲,她能依靠直觉挖出棺材证明孩子尚在人世;作为一个女儿,她愿凭借母乳驱除毒蛇避免家人流离失所。后来她确信一切只是徒劳,追不回恋人要不回孩子,盛装嫁给一个不爱的人,如同砧板上待宰的猪。闭塞的村落无法相通的语言,火山灰埋葬了她的特异功能和全部人生。
妈妈角色挺有意思相信科学内心里住着个气象学家~@FestivalduNouveauCinema
剧作很工整,就这个故事本身来说它更值得挖掘的是从第二幕高潮开始一直到整个第三幕结束的部分,这些冲突强烈的段落对传达影片主题会有更加明显的作用,然而创作者看重的更多的是这之前的段落,他在那里浪费了太多时间,冗长的镜头中单薄的镜头语言削弱了矛盾的张力,无法支撑起之后冲突爆发的段落
电影比电影里的生活还难熬,甚至火山都没给出全貌。落后、迷信、原生态生活,纪录片式的流水账。最后将封闭地域与现代社会勾连起来的感觉很像“邮差的白夜”,可惜草草收场...银熊安慰奖?
落幕那一刻她头批婚纱,俨然一座无言的火山。
火山少女穿着那件白连衣裙黑长发披下来趁着棕色的皮肤别提有多美了
大多数镜头都是文艺片的标配,除了少数几个很侯孝贤
从被蛇咬开始拍之后会如何展开,可能会好一点....现在这个版本,浓重的外来人视角,剧情又重心失衡,只能成为一部优美的、合格标准的第三世界影展特供片。
將故事背景放置在蠻荒遠離文明的世界,似乎就可以將當下「人權」的故事重新敘述,或者可以把女孩的抗爭作為某種自覺的「天賦」——當然最後不得不屈服于命運與其說是「傳統」的壓迫,不如視為一種任何情況下的常態,母親因為女兒的受傷被迫接二連三進入現代社會後的惶恐、期待和焦慮,似乎更為重要,壓迫著似乎也是某種破壞者的先聲。
一种贾樟柯式的反胃感。看这种片儿的时候最能感受到自己跟身边的欧洲人的巨大文化差异。很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像他们一样对农耕文明和养育世界的土地感到完全陌生。
看似殖民主义消费,但母亲形象强大真切到令这种质疑颇为廉价。
可能也就抢救时候拖车滑下火山的那一个镜头很棒其余的都是直球拉美第三国家电影的模板复刻
太简单了。银熊?,,,。。。
文化与语言的沟通障碍,土著世界向往外部世界以及遭遇到的外部世界的侵害。
返看你国,亦。甚至更!
这部的节奏不错。讲述远离现代社会文明村落中最底层百姓被剥削压榨的人生,工作和住房都受制于类似地主的所谓工头,又不通语言,导致政府对贫民的资助被工头私吞,孩子被工头所卖,女儿也落到了工头手里。反映了人性的丑恶,也反映了食物链底层被剥削压榨人民的麻木无助迷茫
观影清仓期,看过留脚印~
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前面大部分确实没什么亮点。
浮木与盲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