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星给表达的自由无畏。@Berlinale
一星给最后的重点。就像是用大疆osmopocket2拍出的超长版vlog,又臭又长,打看30秒就想关上,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参与制作。
技术还是蛮扎实的,也有很多灵气逼人的段落。可是Whyshouldwecare?Whatdoyouwanttosay?大概是我真的累了所以不想再从散乱的文本里努力替作者寻找生活片段和宏大叙事之间的联系。没错我们都是时代的棋子都有各自的身不由己,生活被现实刺破,阳光透过来一地错落斑驳的倒影,拼在一起并不能还原它本来的样子。
@moma
overtlyegocentricandobsessivelynarcissistic;当学识、见闻、思考和关怀统统沦为被无限放大的“自我”的附属品,两条叙事线的并置就像是作茧自缚;所谓“自反性”并不成立,一句“你觉得摄影机的存在改变了什么”的荒谬程度不亚于“mybloodyfamily”;抛开矫揉造作的那部分不谈,其他内容还算有趣;以DV媒介+essayfilm形式呈现的影像极具张力和流动性,视听层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点。
5/10没看过她房云但这部拍的不好最后一段游行很尬但提了一个不错的问题
迎合西方政治正确、无病呻吟、文艺病…看完就这些印象。试图用看似哲学语言包装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的苦痛,但最后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是看起来似乎高级,但是实际空洞。唯一喜欢的线就只是外婆的那条线,以及后期处理画面的剪辑手法让人舒适。其他的没啥了。不是会让人回味或者惊艳的片子。票价还贵。
如果说世界像这篇斑驳但错落有致的filmessay末尾的闪电—太姥爷大概会认同—那么,艺术就是有限对无限的抵抗。尽管它终归是徒劳的,但这不妨碍我们掌握其方法论。
无意识中超验对话对象缺席的空寂,克里斯马克、瓦尔达、阿克曼的散文电影中永远不会出现的意识形态真空
#BerlinaleForum#
【HotDocs2022】坦诚的私密家庭影像,又与时代紧密勾连
大疫情时代的物理限制反而成为了导演向历史、社会、以及政治敞开的契机,一扫《她房间里的云》的闭塞感,但仍然保留了前片对身份、爱情、以及家庭的困惑里真诚的部分。很喜欢郑陆心源的这种变化,没有停留在私影像的桎梏里。且这种转变是很自然发生的:是外部朝着摄影机背后的人走过来,而非相反。《她房间里的云》有一些矫揉造作的(中性词)部分在这里通过代际之间的裂缝得到了很好的承接——而不是完全的摒弃。有变化的流动感。
比《她房间里的云》可好太多了。
2.5
#72ndBerlinale或許我是豆瓣第一個標記看過的人?像一篇由私人絮語構成的filmessay。在個人化的電影語言之間感受到漸入佳境和一些靈光乍現。並不算是展露才華的驚人之作,而是呆鈍的和誠實的。我自覺蠻好蠻喜歡的。
对不起要赶下一场只能提前离场(emmmm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只能说人家的travellog都可以上forum真的厉害(狗头保命)我对personalessay又多了一层滤镜😃
对(大多时候是)自我以及延伸至自我之外的世界,能看到很多很多可以共情的反应。这样好的实验性之下,整体而言仍然太生了。对媒材有匠气,另方面叙事又粗糙。总之,源于“惊奇”和直觉的朴素创作冲动永远是值得尊重的,这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最后一段突然emo。那些好像不会相关的事物终有一天都会联系在一起
3.1剪得太难看了。
#72nd_Berlinale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