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极心痛,虽未切身,胜似切身。导演也非常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如何表达复杂的情绪,简约而不简单。
一种freelancer的precarity,从labor意义上是反洪尚秀的,直指韩国文艺青年们的生活实相:买不起相机、借小额贷款、做零工…而非逛书店、喝酒。画风也是从起初的轻松小品越变越丧。
#72ndBerlinale#EFMonline-VOD,Forum。2021釜山KoreanCinemaToday单元,CriticbAward+KBSIndependentFilmAward。夫妻档自编自导自演,失业零工城市夫妻的挣扎。
#BerlinaleForum#
韩国版一地鸡毛。虽然表演有点生涩,故事讲得也有点平淡,但在这么有限的资源里,可以讲出一个有趣也有意义的故事,已经很不容易。让人感觉到小成本独立电影的能量。
两位主演一个导演一个制片,戏里戏外透露出来的贫穷对我们来说可太熟悉了一点。这种贫穷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贫困,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precarity,是在脆弱和不稳定中被消磨的创作继而是生存意志。影片既是观察,亦是自白。与这种precarity相应的,是影片的工业水准,打光、收声和调色都有不同程度的瑕疵,它并不光鲜,但也情有可原。
用贫穷的方式拍贫穷,反资本主义就要一反到底,挺好的。虽然方法相近,但跟呢喃核、洪常秀关系都不大,倒是怪异又僵硬的幽默感(?)偶尔让人想到一些北欧电影,或者李红旗。
#BIFF2021
借债还钱,拆东墙补西墙。三次握手是爱人间的致意。
貌似很随意很拉垮,但这是疫情期间地下电影人或被迫或主动选择的工作方式。就地取材,两个人承包所有工作,你拍我,我拍你,二人同时入镜就需要一个人先安置好摄像机再跑进镜头,自然是极为有限的机位与取景选择。这种工作情景下任何艺术方面的要求都可能被视为何不食肉糜,因此不要也不能跟洪常秀比。这里是游击战,是城市贫困阶层的minorfilm,它只需要存在就好。
三星半。先过好生活再做梦
58/100#EFM#东亚生存焦虑呢
6.5/10
焦虑焦虑
#BerlinaleForum#体量非常小的一个韩国独立影片,固定机位,极简空间,偶有桥段像低配洪常秀,讲了一对夫妻在经济状况吃紧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但其实也没啥强戏剧性,人物机械僵硬,对话也不乏尴尬,倒也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金钱对人的异化吧。整体有一点意思,但也只有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