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语言令人瞠目,爱森斯坦都把剪辑玩成这样了,当年戈达尔还没出生呢。不过听说这玩意因为太花里胡哨人民群众看不明白遭到了斯大林的批评,爱森斯坦以后就没敢这样了,哈哈哈,所以某种程度来说,也是没再超越了
连看了115分钟和102分钟两个版本,明显感受到102分钟是更好的版本。102分钟版是1966年重新由肖斯塔科维奇配乐,加入脚步声、呐喊声、枪炮声等声效,节奏感更为激烈紧凑。而且不完全是画面减少,比115分钟版还多出几个片段,比如多出10月10日的会议托洛茨基和列宁争论起义日期是否推迟,全片结尾多出1分钟,日历本从25日翻到25日,布尔什维克新政府颁布新法律,最后引用列宁的话”现在我们必须在俄罗斯建立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这句话在115分钟版里却删掉了。115分钟版本是2007年之后发行的DVDspecialedition,多出一些抽象的蒙太奇画面,配乐逊色很多,等待暴动的时间太长,观感很沉闷。
历史记录片穿插其中,爱森斯坦蒙太奇发挥过头,剪辑一如革命般混乱。P.S.爱森斯坦作了两个版本,无声与有声版,有声版配乐为肖斯塔科维奇的《十月》。
上帝和祖国那段批判(创造性蒙太奇!)还是挺厉害的!列宁变装生草x总体还是有点抽象,低帧数和加快的动作似乎是加剧了杂耍感(字面意义)总算是完整打卡了反复出现在教科书中的片段!
十月革命100周年观影。等着吧,1917还会来的。
我有多么喜欢爱森斯坦啊...
震撼人心的恢宏史诗,全方位呈现了从二月到十月的革命浪潮。《十月》使用的无声蒙太奇的艺术感染力远远超过《列宁在十月》使用的早期有声电影技术,是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结晶。P.S.看懂需要对俄国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比波将金好众多可圈可点之处虽不免是意识形态灌输
谢尔盖·爱森斯坦带领一组苏维埃电影工作者于1927年庆祝十月革命十周年制作了本片。影片真实反映了1917年十月革命,采访了许多十月革命的参与者,让人们目击了俄国革命早年的真真实情况。此片和《战舰波将金》、《罢工》一样,同为爱森斯坦二十年代探索蒙太奇剪辑的代表作。
3225个镜头
爱森斯坦是真正的电影哲学家,在他的剪辑之中,隐隐可以看到一种和马雅可夫斯基在诗歌中的实验相平行的全新的审美感受力
不像看电影,像是看相册。可能因为我对历史不太了解,经常看不出来这段讲好人还是坏人。列宁的镜头不多,群众演员好多好多,群戏和典型/特写结合得很好。这里奥德萨阶梯的婴儿车是马车,除此之外,开屏的孔雀、嘀嗒钟的猫头鹰、沙皇雕像等”道具”也有很多。肖斯塔科维奇给电影配过很多乐,他的音乐风格真的很适合爱森斯坦的镜头和剪辑。本片中的布尔乔亚也被翻译成资产阶级。
通过多角度反复剪辑把一维的线性时间变成多维的团块时间;爱森斯坦这种才叫真正的蒙太奇艺术,真正把motionpicture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不是一种所谓“综合艺术”)其独特的语言挖掘出来并淋漓展示,而且这种艺术仅能在默片时代出现;电影有声以来,与线性时间吻合的叙事需求成为主导,再剪成这样就滑稽了。这速度的剪辑能把昏睡的人看精神了,而老搭档肖斯塔科维奇的配乐功不可没(苏联的艺术成就啊……)。740
200806151930ScienceMuseum
为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而拍摄。爱森斯坦天才的蒙太奇技巧在纪录片中依然体现得淋漓尽致,推倒沙皇像、吊桥升起、为上帝和国家等场景均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配乐也功不可没
一部无声电影,全片都是象征蒙太奇,因为没办法说话,因此电影的叙事性在减弱,为了辅助讲清楚剧情,爱森斯坦就运用了多组蒙太奇来隐喻他的意图。在语言消失的情况下,电影的导演技术发展真是很快。
削弱叙事,强化修辞,也是对党同伐异式叙事蒙太奇使用一次进攻。大桥升起的段落表现布尔什维克的受挫,通过重复的镜头延伸时间,将微型事件交叉剪辑,还有形象(当然也是片面)的符号化,老弱病残走向衰亡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同时利用到形状抽象的联系与对比暗示的含义这种相似的修辞格作为剪辑点,与党同伐异中对比是通过时间上延续的元素构成的平行蒙太奇而起作用,十月中的元素是根据鲜明的意识形态观点连接在一起的。而在为了上帝和祖国一段将上帝的概念与偶像象征塑造出了一种冲突,新形象与常识中的上帝进行比较的逻辑演绎手法为最终否定现在观点(诸神形象被简化为木雕)积蓄力量,因此临时政府的号召无根基不牢固,这便是理性。同时也存在着对于抽象概念的迷恋过于空泛概括的问题,最终叙事电影会回归,与蒙太奇成为和谐的统一体模式。
庆祝1917年十月革命十周年的献礼片。工人和政府开始冲突时有一段蒙太奇,超级超级短的镜头之间的快速组接,比如脸和炮筒的多次交替出现等,配上节奏极快的音乐,营造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奇观。这炫技般的剪辑真的让人眼花缭乱。镜头比《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阶梯段落的镜头还短。整部影片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十月革命,大气磅礴,看得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蒙太奇真的就是在操纵/强奸观众眼睛,镜头非常具有煽动性,没有比这种蒙太奇更好的政治宣传手段了。不夸张地说,看完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真的可以怀抱解放全人类的信念立马上街闹革命了!影片实践了爱森斯坦提出的理性蒙太奇:亚历山大三世的雕像在开头被群众推倒,象征沙皇专制的覆灭,然而当临时政府反动复辟后,雕像又重新树立回基位上(倒放),以表现反动势力的反扑
nopeacenobreadnoland只是那只大鸟让我意犹未尽。
amorespecific/extremepracticeofthemontageofattractions;theselectionsandtheswayingareasalways;morespectacularphenomenaevenassociatedwithpossible"soviet(visual)consumerism"--thepilingofrifles/cutleries/decors,thearrangementofhand/feet/faces,aren'ttheysimilartothesupermarket-scenedescribedbyBaudrill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