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的价值观。太依赖文字了完全忽视电影自身的语言开头最突出,跟带动态插图的字幕卡幻灯片似的。。
乡土中国和消费中国的冲突,乡镇里魔法般开设出的商铺展示了城市化的可能。救亡的背景下,“礼义廉耻”的道统、私塾与新学堂过渡时期的学风、城乡及各阶级的差距,纠结成复杂局面,严肃的说教无法让人信服,只能以“新生活”运动加以收束。虽是宣传,却在客观上反映了复杂。阮玲玉那条线索断的突然。
阿阮最后一部作品贡献给了执政党,新生活背景下的宣讲,命题下的情节展开。朱的成分或许并不多,罗明佑用心之良苦。人物设置、行为举止的对比都为主题服务,复古节俭礼义廉耻,反城市奢华浪漫,为国民政府建立统治话语。结尾匆促觉醒,口号鲜活地呼喊在银幕上,综合利用一切方式来传输社会观念。/2021.4.21
新生活运动的教化意味尤其重,到了后半段更是不可收拾。阮玲玉表演不错,但是不如从前了。
红颜注定薄命
这部电影的高清版在油管上
胶片的。。。
补.【1935年【剧情】国风(联华影业公司出品)-哔哩哔哩】https://b23.tv/3WHT3Dk初一寒假时看的。(中学时候寒暑假时看的老电影按时间顺序都笔记上了)
姐姐是封建女子~妹妹其实是共产主义战士~!
波代诺内线上影展,除去那些特别生硬明显的意识形态宣传外,还是有着不少可爱天真的段落,特别是那段旋转镜头后,配合着字幕的洪水猛兽居然真的叠化洪水还有老虎的资料画面,也太可爱了。顺便高清的画面看起来真的不错,一开始还想着说资料馆对于这部把原始素材质感保留处理得挺好,结果据说原来是只做了扫描基本没动修复……
以说教为中心的社会教育宣传片,算是当时的主旋律电影。为了强调戒除骄奢淫逸,奉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把两姐妹各自设置为极端的圣母和极端的小婊,以此形成对比。不夸张地说,就是哥谭中国版:劝人向善,气到晕厥;贪图享乐,吃香喝辣。结果还是为了宣传,居然~居然经过几张字幕时间的大声疾呼,坏人组直接幡然醒悟,转折生硬到甚至能看笑。长篇累牍的通过满屏字幕和书信文字,反复强调新生活的理念,本是完全劝善思想,在当时是宣传主旋律,在60年代又成支持国民党反动派,从这方面看,在新时代的当下,却是有另一种趣味。
非常现代的题材,电影中的特写正反打中景群戏一项不差,甚至还有旋转镜头。
国风要变,人心要坏,哪里是一两个人可能拦得住的,阮玲玉的迂腐到底也只是迂腐罢了。
2010-12-06。百老匯。能聽到放映機轉片的聲音。而身后肥男一直在那邊唧唧歪歪當辯士。我很想一腳給Y踹出去。
《国风》之名,来自诗经,可见导演班底志存高远。这是阮玲玉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如果中国所有的乡下人都学了城里的摩登人物,把简朴勤劳的美德都丢弃了,那就非亡国不可。”24这部片子的背景也是上海。张洁将学校暂时教给张桃和许伯扬管理,体现了对新风俗、海派风气(上海大学回来的)表面华丽早作实则空无一物的讽刺。张桃轻佻的离婚、生活方式、教学方式、穿搭,体现了“新生活运动”只及表层不达其里,以及快速西方化、城市化中水土不服、不接地气的问题,也是《围城》中钱钟书讨论过的困境。生活奢侈化、行为浪漫化的批评,弘扬读书为了人生、为了国家的目的。“奢风浪习,犹如洪水猛兽”84新生活运动要注重内在的、文化上、道德水平的更新。“用礼义廉耻来修饰我们的内心”——实际上是儒家文化的一种现代方式
阮玲玉的最后一作,但是遗憾的是又是新生活运动
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宣传片其中有一段:上海读书的儿子给父亲寄信,父亲从上往下,从右往左地读,不知所云,但是从左往右横向读就通顺了。这亦符合对书写顺序改变的社会趋势。其实早些时候在上海租界播放的电影字幕已经使用这种书写方式,不过民国报刊还是一直用传统的书写方式。阮玲玉遗作
阮玲玉的最后一部影片。最使人唏嘘是她在这部影片中的角色也不受大众理解,也曾遭受道德攻击,且最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也因所谓的其他东西(社会大爱)而主动放弃,致个人无着落。影片本身是宣教和道德感极强的,因此艺术性不高。如今看虽可以理解,但无疑是过时的。幸好演员们都活灵活现,现在的演员相比默片时代,都该算不会演戏。电影中很多场景与细节拍摄的其实非常好。比如阮玲玉写日记,比如教室里跳舞的脚。比如张妈的包子。阮玲玉真是美,电影中的演员罗朋也很帅,可惜同样早逝了。唉。
阮玲玉的遺作,豆瓣評分竟然只有6點5。固然影片最後強行把主題往“禮義廉恥”、“新生活運動”等當時的宣傳風向上靠,但是人物性格塑造還是比較成功的,某些女性主義觀念也仍然有現實意義,比如影片提到讓女性沈迷於化妝打扮、交際娛樂是典型的物化女性的方式,還有阮玲玉飾演的張蘭提出的拒絕結婚的理由:女性不能總是沈迷於愛情,除了家庭之外,還應該在社會中有所作為。相比之下現在的某些電影,真的反倒是越來越封建了。
这么好的片子,阮玲玉黎莉莉及表哥演得都好,让我想起了张曼玉的阮玲玉,刘嘉玲的黎莉莉,以及梁家辉的蔡楚生,哦,这些人物都已随滚滚红尘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