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值得称道,但整个片子有种憋了很久到最后啥都没有的感觉...
開頭和結尾較佳,但SergeiLoznitsa的敘事都沒甚麼張力啊...
瓦西里·贝科夫似乎永远在描写二战时白俄罗斯森林中严酷的游击战,带有强烈道德的拷问,获得“战争中的陀翁”美誉,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升华》堪称一曲受难挽歌。2012年又一部改编影片《雾林寒战》颇受瞩目,导演Loznitsa纪录片出身,冷峻到极点,相当考验对观影者的耐心。
节奏拖沓得没必要,形式和内容不搭,除了摄影有些特点(比如特别爱拍行走的人的后脑勺?)之外乏善可陈。直接用插播往事来暗示角色人格的手法也太笨了吧……
道德游移在模糊而抽象的邊界,戰爭只是催化劑罷了。w.自己
6/10。形式闷到装逼,正常节奏÷4的长镜头、无配乐、景色熏黑的坚硬气质和几乎零战斗戏的战争片,宁静幽闭的空间内调动人物对白及微动作完成激烈的心理情节。中途三段插叙揭示导演的人性追问,杀人于无形的是战争环境下群体把自我牺牲当天经地义的反人性价值观。白雾这层时代不明朗的象征要多加强调。
看下来就是这表情→→+_++_++_++_++_++_++_++_++_++_+
剧情太慢了,比较喜欢老实的铁路工人一角。
这片是遗珠呀,谢尔盖又是教科书式的镜头调度和细节,萨特“墙”的延伸。
此片乃重度失眠者的良药,经过这么多年文艺片的摸爬滚打,在此片前我还是败了。影片节奏慢到我以为我不小心碰到了暂定,有一种便秘了N久也没有拉出来的苦逼感。这苦大仇深的,希望在哪里呢?
看了影评才看懂导演你起码给个说明呀纯猜剧情这个太不人性化了……
7.5,德占区人民的反抗和迷惘,镜语不错,没在戛纳搏到奖有点可惜。电影基调很灰暗,对复杂人性的阐释很到位,层层叠嶂的浓雾中的一声枪响,恰如绝望人们最后的一丝挣扎,无力而沉重。
由一次失败的林中行刑,引出了三个小人物在战争时期各自的“革命往事”:年轻的愤青修车技师,老实无辜的铁路工人,懦弱贪婪的游击队小偷……在愈发模糊的雾林中,所有人都逐渐深陷战争荒诞的死亡和绝望
他们宁愿相信德国人,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同胞。全剧弥漫着绝望的气氛,那时候很多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吧!
故事本身毫无魅力,我们想看那里的气息
對子虛烏有的事情,還能怎樣?一離開fictionstory的設定,所謂的EQ成熟圓滑處世還有李開復大叔有個毛的用處。
漫长等待蓝光的尽头是整片森林的精彩啊!
不知是评价为沉闷还是淡定的节奏,值得赞许的长镜头,默默看下来也五味杂陈。
内敛、冷静,闷葫芦片
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