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人类由于语言不通而最终放弃了修建通天塔。电影里,沟通并非是一种语言问题。聋女无言,摩洛哥人无语,但是他们却似乎是对白最多的人。如果真有通天塔,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就在人心里。影片在最后的献辞写道:献给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影片用一种缓慢的时间刻度讲述这些暗夜和光亮,让每一种痛苦都细腻生动地呈现出来,看到生命如何在生活中被打磨。提醒我们那些可能被遗忘了的存在,诸如某种生活状态,某种内心需求,某些人和某些事。
美国人的命真值钱~~
可贵的是导演抓住不同地域的影像气质,菊地凛子的裸体,比《迷失东京》整个电影都日本。
菊地凛子脱光了衣服,那是我见过最孤独的裸体。
面对好评如潮而且又在奥斯卡拿了奖的电影,我能不能坚持说,我不喜欢?
1小时52分的时候终于明白什么是巴别塔了。这世界充满着误解。只有上帝才知道事情不一定是你我看到的那个样子。你相信乞丐的故事么;钱军打人。沉重的调子。剪辑斧凿太过了点。献给我的孩子们,玛利亚和伊莉莎...你们是无尽黑夜中最耀眼的光芒
多线程非线性叙事是伊纳里图的标签,但《巴别塔》这张网织的太大,于是就显得韧度不足了
音乐真的加分了……导演还可以嘛,剧本太用力了。
一颗子弹毁了四个家庭,完美诠释蝴蝶效应。
塔仍旧在修筑,而且越来越高,只不过人还是一样无法交流。
原声不错
我喜欢日本女孩的故事。
我不知道讲这么个又无聊又矫情的破故事还用得着绕那么大个圈子么?!
和語言沒有關係,和種族沒有關係,和國別沒有關係,和文化也沒有關係,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從來都不對稱,我們需要的是先平心靜氣,然後好好地聽對方說完。可是誰也不會。
伊那里图"乱序多线程三部曲"终篇,获戛纳最佳导演。前两作探讨爱情和救赎,这次聚焦交流沟通,视野更为国际化。但相比"21克"的倒叙插叙与多线程结合、"爱情是狗娘"的三段线性叙事+零星插叙,本片四段线性叙事的交叉顺序从头到尾都没变,实在不够味。日本故事也必较松散,但迪厅跳舞段最爱。(8.0/10)
无知的我们对未知的情境进行价值预设,没有善意与信任,多的是孤立与畏惧。于是灾难发生。
如果相对于巴别塔的本意而言,本不应出现任何双语者,人物应当是在语言彻底不通情况下的活动。显然,该片并非是要展现语际交流的困难或不可能,而是从巴别塔的引申义出发:对他人言说的刻意忽视,一种来自话语权本身的暴力。如此也就把一个语义-交流的话题,导向了话语-权力层面。摩洛哥警察对当地人的暴力审问,美国夫妇的婚姻的裂痕和对保姆参加儿子婚礼的限制,日本青年对聋哑姑娘的漠视,边境警察对墨西哥人的敌视……在种种事件中,将隐藏在强势话语之下的那些“牲人”,和他们的失语状态暴露出来:并非真的不可交流,而是由于你的言说,不符合我的利益或需要,因此我选择性地视而不见。因此,影片中转叙的部分就成了文本症候集中显现的关节:千惠子对母亲死亡的描述,美国媒体对枪击案的报道,以及边境警察的施行话语……
在三部曲的最后,冈萨雷斯的主题不再是个人命运,而上升到了种族与国家。自杀因为聋哑而不能被阻止,生命因为政治而不能被挽回,国界因为歧视而不能被通过,这些悲剧因为巴别塔的通俗隐喻而更容易被人理解。导演探寻了沟通的可能性,但创世纪的通天之塔根本不能被建成。P.S剪到120分钟更佳。
每个人都很无助
世界是平的,很小,但人与人之间很远,这隔阂如天堑。论巴别塔的倒掉。这位妹妹,腿间和内心毛茸茸的怪兽露出来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