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说自己15岁就进工厂的阿姨,她的两个孩子一个深圳一个武汉,也在工厂,似乎整个家族命运固化在厂子里了。
看卖保健品的招摇撞骗却自诩“提高”自己,把工厂上班的朋友批判一番,我就好气啊,越想越气
片子的欢迎会上,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以下的情节…片子里面的油漆工张涛说:“我最大的愿望是张学友,周杰伦可以唱我写的歌”,片子里画外音问:“你现在写了几首歌?”答:“没有,我现在没有写歌”全场哄堂大笑,我猜大家心里想的是他虽然有梦想,但是从来没有付出,很可笑吧。我第一次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知道他其实会弹钢琴,谈的还不错,还会弹吉他,而且他现在真的已经出发去学音乐…每个人的梦想都不应该被嘲笑,即使看上去多么遥不可及,只要他心里有那股气,能变得比现在更好一点,不也是一种进步么
感觉不像是个纪录片,更像是个访谈,跟不同的人聊他们的世界。剪辑也有点散乱,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是没有主题的,后面慢慢在未来重叠。另外我真心不喜欢刚开始的先导,刚看的时候莫名其妙,后面再出现就很尬
1知识就是力量,没能力还不去学,只知道抱怨吐槽一副大爷样,你不苦谁苦
挺好看的,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可爱,但多样性也是现实,我猜可爱的比例已经比现实高了。。我最喜欢日租房的那个孩子,可能我就是喜欢蔫巴的人。。坐架子床上的两个年轻人也挺好的。。希望他们将来都能好。。片里比较成功的几个人刚好都比较烦人,但可以理解他们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存在。。导演自己蹲在评论区发B站链接,还在B站请大家上豆瓣评分XD但我评分太苛刻,除了对自己有特殊意义都不会打5星,看看4星反而会拉低分数,所以还是算了。。
更像是一个访谈录吧,因为是做人力资源的常在劳务市场跑,所以深有感触,想要说的有很多,这个社会确实有很多不公平,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你现在的思想及行为决定着你未来的生活,经常在劳务市场呆着找工作的人大多是这样不想干那样不合适的……只看到别人过得好,不知道别人曾为之的付出,那句话说得好:“抽烟的人永远闻不到自己的烟味,就像被爱的人不知道爱有多辛苦”
“抽烟的人永远闻不到自己的烟味,就像被爱的人不知道爱的有多辛苦”。小镇青年金句不断。这个纪录片反映了目前部分90后小镇青年的真实生活,但是深度还是不够,更多只是停留在采访层面,其实应该更多去记录他们真实的生活。
又是一部导演蹲在豆瓣发资源的独立纪录片,国产版《三和人才市场》。言之有物,质量不错。
基本都是采访素材堆积,但也挺难得的,至少呈现了昆山这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普遍生存状态
真实。片尾曲好听。那个夜场的福建男孩有点愚孝。
被忽略的大多数。
相比于NHK镜头里的三和颓废日结青年,小镇微光里的采访对象大都还算是不那么颓废的底层青年。但里面最让人不舒服的一幕是忽悠人们食疗的毛总和理发的Tonny变身的人生导师的聚餐,靠坑蒙拐骗与灌输心灵鸡汤跨出了底层,竟开始赤裸裸地鄙视起小镇青年。这种翻身后开始赤裸裸的鄙视那些曾一起在底层拼搏的同类,真是让人后脊背发凉,现实地可怕。其实,小镇青年缺乏的不是跳出来的勇气,而是缺乏心灵导师们骗人的勇气罢了。
虽然拍摄素材来自2018年,但还是觉得很贴近底层生活。来自农村、小镇的少男少女们哪有可能接触到标榜的"后浪"们的生活低价的薪资,为了生活已用尽全力在社会上撞得头破血流靠着鸡汤麻痹自己或者鼓励自己这不仅仅是只属于小镇青年的故事,而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故事,或多或少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不像电影,像个访谈节目.
非常感谢导演豆油邀请我看这部片子,很感动....觉得真的很努力在推广,也非常有诚意了。但片子的手法确实生涩了些,选取的角色有些其实有点意思,但也都没有能深入,大部分流于对着镜头吹牛了,我最喜欢那个说“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懒汉高唱秦腔”的陕西小哥,其他的,更感触12-14人民币的进厂时薪吧,换算成日元200日元/小时,在日本如果能进工厂打零工的话应该至少是5到10倍的收入....
北上广只是一场幻梦,小镇青年才是中国的真正底色。
没有学到特别新的东西,比较中规中矩,但这类影片永远越多越好。片尾曲还不错。
不怎么好看,感觉导演水平跟我差不多。人物都很紧绷,好像在做反省检讨,努力说高级、书面的语言。虽然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真实,不过确实很没劲。
朴实的访谈录。昆山这样的地方真是我乡青年的应许之地。几个小伙子都很可爱,希望他们未来都过好。毛总及其女友还有美发师没啥意思,但是可以理解——其实他们即便衣着光鲜、头发锃明瓦亮,也还是没有褪去那种土气,尤其是那个女孩。陕西那个颓丧青年也有其无法说的故事,因为访谈性质,他只能用那种玩世不恭的方式应对。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