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一开始预测自己在大锤游戏中能拿5分,最后敲出10分开心爆哭的时候我也跟着哭了,女孩子有太多被刻板印象压制的潜力了。而对于男生来说,被男儿有泪不轻弹压抑的情感表达,对其一生的精神健康都是有害的。性别平权利在千秋。
首播于BBCTwo,TVBPearl于18/9/10播出了该节目。在孩子的世界里,本来男女之间除了生理本没有差异,然而由于成人的人为划定男女不同的特质,导致孩子有倾向性的去认知男性或者女性特性,这显然导致了一部分和社会划归的性别特质发生冲突的孩子失去很多从事想做的职业的机会。而且这一社会性别刻板影响同样抑制了男性用语言表达情感,抑制了女性展示智慧和力量。换言之,如果社会能实现性别平等,将会变的更加美好,所有人都有机会做想做的工作,发挥自己内在的特质,工作效率将相较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有更高的效率。
事情跟预想的不一样,很多是因为社会刻板效应蒙蔽了事实真相。4年前的研究,现在看来一样很严峻,似乎还没来得及改变。很高兴我幼时是洋娃娃与变形金刚同时拥有的童年,可以有毛绒玩具,可以有积木。https://www.acfun.cn/v/ac10828173https://www.acfun.cn/v/ac11574576
性别平等教育。感人。
Girls,don'tunderestimateyourself!!!Boys,youdon'thavetobestrongallthetime.社会环境带来的性别刻板印象从出生就开始了,不断地被强调,不断地内化,能看到相对公平的环境就已经让我感动到流泪了
结果太令人欣慰。女权运动不是让我们忽视那些性别差异,而是意识到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教育让这些差异固定并扩大化。这种刻板印象让我们的孩子丧失了太多可能性,让我们忘记所有孩子都可以做以及所有孩子都不必做。
在一个1-2岁婴儿性别互换的实验里,Javid把女孩打扮成男孩,男孩打扮成女孩,然后把孩子交给不知情的幼教老师。“我看你一直给Sophia递娃娃。”,“是的,我感觉她很喜欢,尤其喜欢那个粉色娃娃。”,“那如果我告诉你Sophia其实是个男孩,原名叫Edward,你会…”,“妈耶,我太stereotype了!”所以研究男女大脑结构的医生会说:“男女大脑结构没有显著区别,但从小玩乐高的孩子和从小玩过家家的孩子,思维方式自然会因为接触的游戏变得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看上去男生比女生更擅长理科。”但为什么男孩子爱玩乐高,女孩子爱玩娃娃?因为就像那个性别互换实验里的幼教老师一样,从孩子出生时起,家长和学校就按性别让孩子体验人生。
everyoneshouldwatchthis
看哭...
Beingequalisnotwrong!!!!!!!当我们分享着百分之九十九的相同,我们不应该去还要强调那百分之一的不同。最后看见孩子们身上令人欣慰的成长和变化真的太激动了TT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做性别教育”这个问题,或许依据生理特质进行男女气质分工在某种程度上会让社会更高效,但是它阻止了大多数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Javid的完了年代太久遠忘記評論了。。。整個idea很棒就是需要從娃娃抓起地模糊掉性別界限既然天生我材必有用那憑什麼就要劃定範圍圈住自己或者別人
值得推广
也证实了我心中的想法
收穫很多
愿我们都能摆脱社会性别的框架中……自由做自己
3.5。我觉得应该辩证的去看吧,这种干预实验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中国找到女孩子满屋子都是粉色的家庭并没有视频里呈现出来的频率那么高,如果在中国,那就需要一套新的干预计划再次进行实验,会很有趣,却也因为我国教育的特点更难实行。不过它倒是很好的展示了这个实验怎么做的,前测后测干预措施,感兴趣的话应该可以查到相关论文吧?做了这么多不发表可惜了。结果挺有意思的,对男女平等教育有一定的参考诶。对于人脑的可塑性那里说的很有趣也很有道理,许多性别刻板现象的行为并不一定因为生来如此,更有可能因为在先前的社会背景下,大脑被反复训练强化塑造出来的。
看
结局把我看哭了,太有震撼力了,男女不再有别指的是我们对自己的感知和认知不再有别。Boyscanbesensitiveandgirlscanbestrong.Bravo!!
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使我們失去很多探索自身潛能的機會如果能夠打破限制跳出框架我們將獲得自由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