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小毛子是如何养成的,导演选择的拍摄对象在选题上就已经赢了。斯大林去世之后,古拉格集中营的囚犯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在了这里,建立了一座城市。导演把镜头对准这里的孩子们,拍这里男孩女孩们的日常,看着他们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习组装枪支实弹射击,看着他们接受着这种又红又专的教育,让人有一种穿越历史的错觉。换位思考一下吧,如果是这样的故事搬到国内,架构在一个极端环境里拍一群孩子是如何被洗脑成又红又专的小战狼,这个故事就瞬间变得更有吸引力了吧。
和DAU一体两面,充分证明,这星球上,还有很多地方,滋养着类似文革余孽一样的东西,对,是东西,不是人。是吧,继续散发韭香的后浪们。
7.5分。就这选题,搁我这儿7分起。
7.5/10
10/18@杭州7。
本是观照古拉格之地的,导演却只迷醉于构图,注重镜头的诗意美,而无视内容,有些拿残忍当有趣。迷恋火车、工厂、军事符号等意象,像是电影学院学生的习作。
“阴间电影”
非常學生作業,但很可能就是目前歐洲紀錄片的天花板了。畫面和主題貼合度非常低,雖然主題也很立場先行且淺顯十足。
摄影绝美:1.雪地中如金子般闪耀的树叶;2.飞行员纪念馆,在炮火连天的声音下严肃的面容;3.冰天雪地下狗冻得颤抖,叫不出声的大特写;4.火焰融化积雪。
军校教官可谓恶臭说的那是人话吗
看到最后才意识到有一种困境在吧。窗外是落后严寒的工业景,窗内的所发生的都显得与身处环境多少的不合时宜。老旧居民楼里出来的中年夫妻,鲜艳的睡袍与周围的暗色调;六七岁的小孩上台表演,手里握着是真实的武器。这样的纪录片观感上并不会觉得导演有在用力,而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更多感觉上这是题材上的魅力。与意识里的俄罗斯吻合,但这肯定不全面,但那种祖上阔过的落魄人的困境感很强烈。
传给我的朋友说是DAU之类的发散,结果不就是摩尔曼斯克校园风情画
这种拍法才是对的。面对庞然巨物永远沉默无语,机器永远冰冷,雪永远不停,不朽的永远不朽,静谧地等候又一代人被拉入深渊。
最容易入手改造的就是孩子,而这不是历史,是当下,细思极恐。
又直露又影射
这难道不是军校吗……不过火车有点意思。
古拉格的现状?
论如何将古拉格集中营的后代培养成建设伟大光荣的俄罗斯民族复兴大业的合格力量。
Cool!无声胜有声。莫斯科就没什么兴趣了。下次旅行要去古拉格,当然我觉得他们不会欢迎黄种人的,尽量乔装打扮,住上一个星期。BTW,在全球化尾声的今日,若俄罗斯的部分人民喜欢过这种日子也未尝不可,毕竟没有伤害别人就行。
摄影和调色都是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