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也常把“我还没见识过这个世界”挂在嘴边
Wanderlust的苏联版演绎(话说社交是全靠跳舞吗…),强行拉宽的电视剧美学,而且平遥这个修复版(似乎还是个DVD)为什么还一会儿黑白一会儿彩色的…
青春的错误选择就是没有跟党走。对不起,毕业后我一定去考公务员,我将舍弃自己的人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英社”里去。
苏联忧愁版《毕业生》
怀疑导演当时彩色胶片用完,不知从哪兑或了黑白胶片续拍。时间跳跃太快,全是断裂的,缺乏过渡,致使有些戏变得无效。
你总是说再等一两年,可谁知道什么时候是人生正确的时机呢?
前苏联复员士兵的一场青春残酷物语,“你找我有什么事?我想吻你。你疯了吗这里有人?你先走我去追你。”最后的那个镜头中,二人对视而笑,镜头慢慢褪去…泪目…
小城之春解冻苏维埃。
片子里的爱情,成长,烦恼,都很可爱,青春无外乎如此了
这两天在平遥国际电影节看过的最喜欢的一部,故事主人公的困顿描绘得真实而又充满代入感,感同身受,主人公总说“我还没见过这个世界”,处处展现着一种对新事物的向往,女性附属角色在此的一种牵绊。除此之外,这种困顿似乎不是主人公心里所想,而是社会现实和缘分等等一系列因素所造成的造化弄人,感触颇深。
#平遥#青春充满了冲动和无聊
@PYIFF2018
曾经莽撞还能少不经事的青春直到遇上婚姻,才像跑到了终点,终于多了份责任与残酷。复员回乡时曾高声呼喊的自由,埋没在现实里也只是一声叹息。
让我想起那些不知电影为何物而昏沉沉在影院消磨的下午,在其中所得到的关于爱的教育。
20230901
焦虑的男主似乎始终找不到自处的方式,无法在任何地方与任何女人身上停靠……影片对年轻群体的游离在外的状态捕捉的很准确,世界各地六七十年的青年都会有种混乱的紧张感吧,是“垮掉的一代”“愤怒的一代”,它们成为各国新浪潮导演最喜欢关注的一个群体,并通过影片表达属于一个时代的态度与观点……
#2ndPYIFF#补标。前苏联的新浪潮电影,军人爱情的隐秘与羞涩。彩色与黑白电影混搭,据说导演当时用彩色拍一半发现没有胶卷了,就拿黑白接着拍了……
2018-239.PYIFF-45
遗憾是青春的一部分吧,论对错好像才比较奇怪。好奇为什么有些部分是黑白,修复不了了吗?
【平遥国际电影展展映】第一次看苏联新浪潮,电影修复的效果不错,在小城之春厅放映效果更佳。这其实是一部苏联版的《青春残酷物语》,电影自由的叙事基调与镜头,色彩的变换,声画的综合运用,无不感受着新浪潮那种突破束缚渴望自由的情感,与主人公的压抑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忧愁的情感始终充斥在本片,结尾缓缓推镜,情绪渐渐褪去,却依然在心头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