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有个人在影印毛主席讲话传单的时候,简直就是在表演hip-hop。哈哈哈哈哈哈
57年在李克农一手推动下拍摄的。既颂扬了烈士又严守组织的秘密,保守了很多情节。
小时候看过若干遍。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是李侠那句“好好生活”。
2024.10.4修复版点映场。老电影不愧是老电影,一句多余废话、一个注水镜头都没有,吊打市面上某些注水电影电视剧。孙道临堪称那个年代少男少女们的梦中情人,哪怕时隔多年,他身着长袍出场依然能让身边的中老年观众们倒吸一口凉气。现在的小鲜肉,别说演得不如孙道临,长得也不如孙道临,审美在倒退。
记得当时和同学说,这辣椒水、老虎凳不用上刑,往眼前一摆,我就全招了。真是敬佩当年的共产党人
斯人已逝
孙道临-李侠,密码专家。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延安颂
看了故事里的中国过来的,正如胡歌所说,烈士的一生就像一根火柴,一直潜伏在黑暗里,但恰恰是这根火柴,点亮了新中国的光明!向所有为国牺牲的先烈致敬!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敌人说了: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于是就有了彩色版。
有些许闪光点,不过人物塑造脸谱化,整体太“样板戏”了,同时也是毫无意义的上色修复。
李白同志,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我发现第三代导演有个特点,相比于第二代导演在建国后虚伪的歌功颂德,第三代导演虽说政治宣传色彩也很浓,但是有相当大的现实主义成分在里面。可见,他们对共产党才是真爱啊,哈哈。此片是一部当时难得的谍战片,也是孙道临演员生涯中一部为历史所铭记的电影。王苹导演的仍旧很细腻,相比于某些导演流水账式的叙事,脸谱化的叙事,王苹镜头下的人物是有层次的,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十分难得。李侠与兰芳建立革命友谊之后,又升华。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家三口,生活于市井之中,但却暗流涌动,时刻有着危机的降临。李侠牺牲了,可他的电台之音永垂不朽,为新中国的建立添砖加瓦。
因为故事里的中国过来看这部电影。何兰芬的扮演者袁霞说的那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真的震撼到我,从头到尾哭的不行。这部老影片黑白的,没有字幕,但是很有感觉。致敬革命先烈
1.《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故事素材由国家安全部一位了解李白生平的人士提供的,经黄钢艺术加工而成,因此影片片头字幕的编剧名字是一个化名。2.有人认为孙道临的气质只适合演大户人家的公子,不适合演八路军干部。而在解放前接触过地下工作者的王苹认为,孙道临的眼神有种让人琢磨不透的感觉,这是长时间做地下工作的人特有的眼神。3.扮演叛徒姚苇的王心刚长相正气,一直扮演的是正面人物,大家都担心他很难转型,建议找演反派人物比较有经验的演员来演,连王心刚本人都没有把握。王苹凭着自己的导演经验相信王心刚能够演好这个角色,鼓励他抓住这个机会开拓戏路。4.有人认为袁霞不会演戏,启用她太冒险。王苹认为何兰芬是一个朴素的上海女工,有点土气,参加地下工作后,身份变了可本质变不了,而袁霞的气质恰恰有点土,所以适合扮演何兰芬……-百度百科
#电影资料馆只能说讲好了一个故事,如果作为艺术来看的话还是远远不够,不过对于那个年代的制片观念来说,已经无可厚非了。开头就是激情澎湃的音乐接大全景,但音乐的过度使用在另一方面又掩盖了发电报时所需要的专心和静。镜头剪接有时候很怪,导致断裂感频出,好不容易入了戏又被硬生生抽离出来。例如两个女生说以后要装作不认识对方,下接了个很短的换了角度的镜头。李侠被捉走后兰芬回到家中,坐在桌旁捧着结婚照,下个镜头又换了角度,且结婚照已经平放在桌上。前一年还拍了《羊城暗哨》,正反派难辨,悬念感十足,到这部片子时已经开始走向脸谱化,歌颂绝对的善。最后那段很感人,电台是双方联系的工具,也是互相问候的唯一渠道,所承载的不仅是艰巨的任务,还有人类性情中最朴素最原始的浪漫。
我是看了刘涛和胡歌演的片段才知道这部电影的感激那个时代的前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所有
孙道临真俊!貌似潘安……
滴滴滴,亲爱的同志们,永别了~
尽管倾向于认为这次转制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借由机会能进行重温,依然是当下如此平淡的院线中的期盼--《庐山恋》、《早春二月》、《冰山上的来客》…有机会吗?全场都是陪伴中老年观众来看的子女们,大家一言不发看完整片的感觉真好;如同那个完全不出落俗套的结局,都值得珍惜。孙道临和王心刚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饰演“柳尼娜”的陆丽珠;彩色画面下的她那种独特的气质与形象或许更添说服力。翻到演员一段在电影之后的经历倍感唏嘘,也庆幸她度过了那样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