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MarchéduFilmOnline#2022柏林GenerationK入围。澳大利亚的斯洛文尼亚少女逐渐接受母亲去世这一事实的过程。摄影讲究。
新生代单元摸奖失败,不管第几分钟睡着第几分钟醒来,好像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东西
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第1部。在这个缺失母亲的家庭里,妹妹充当了妈妈的角色,照顾姐姐的情绪、帮姐姐寻找小孩穿的衣服、不断地给姐姐递去食物,相比其他同龄人的无忧无虑她承担了这个家庭的重量;也将要当妈妈的姐姐更像是个孩子,心中充斥着对诗歌的精神渴望、对母亲的去世过不去做出冲动的行为、和父亲的关系僵化,二人在厨房的拥抱姿势便是这种关系的外化体现。而在外人面前,姐姐又是妹妹口中妈妈的角色,护住了心里最脆弱的那一块。母女角色的出现也填补了些妹妹因母亲去世造成缺失的母爱与童年。
胖胖不说话默默关心怀孕的姐姐同时也没什么朋友的莫娅,像一颗珍珠。被抛弃且怀孕的姐姐则不懂事又任性。妹妹是姐姐,姐姐是妹妹。最后出生的孩子,带着一个深刻的酒窝
#6thPYIFF小女孩演的好好,但是那个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
7。#Berlinale2022克制@摄影
(平遥第11场,2023.01.17)最后20分钟不得不放弃,去看余力为的大师班。
那次你跳进了游泳池,母亲却没有看到你,于是直到现在你都没有获救。每次都背诵火警守则,点燃了母亲的座椅,可是心里的大火却没有扑灭。女孩用奶瓶喝水,被妈妈说感觉她在退化,我却被迫进化成收集婴儿用品的大人。你可以为我写首诗吗,可以为我画幅画吗,就算没有灵感,我们还有一身需要舔舐的伤口。
2023-034.PYIFF
#戛纳市场从生完孩子后电影飞起来了,姐姐突然带着妹妹跑出医院放飞自我。Baby也许代表了burden,"卸货"后过去的包袱也卸下,生活重新开始。同反战片《Mrak》一样,父亲不肯接受妻子/儿子&女婿的死亡,这里父亲甚至不肯面对大女儿的怀孕,小女儿撑起了这个家。两部影片都是女孩视角,她们坚强的面对现实,采取行动。Moja像个小大人(填补母亲的空缺)一样照顾姐姐,但她也有心理创伤,紧张时会背诵火警守则,她也是个孩子,想要听姐姐的睡前故事。胖嘟嘟的小Moja一直很安静懂事,懂事得令人心疼,唯一一次生气是因为母亲的椅子,后来姐姐把她和父亲守护的这把椅子付之一炬。一家三口背井离乡,母亲在这里还代表了家园。桥下悼念的是谁?也许是所有逝去的和失去的。摄影调色都非常考究。柏林新生代K+首映,给孩子看会不会太沉重了啊//嘤嘤
#Cannes22NO.156.5/10
平遥。1.每场戏都是看得出人物之前有做什么努力/改变/沟通,导演没交代过程,但通过细节(上下铺位置、耳钉等)看得出前面的戏,很受用。2.女导演的细腻感知:女孩在夜晚触摸加湿器的水雾、怀孕还想感受正常人。每场戏都是想象力的极限,都是最佳选择。很厉害3.父亲竟然不知道母亲怀孕时候的痛苦、心路历程,替女性发声,思想深度也有4.小女孩最后一个镜头终于感受到了,敢哭了,敢面对情绪feeling了,这个主题也很棒
PYIFF
小女孩演的好,这种叙事方式也不是不行,但
1/17@平遥大概是密度蓝之后看得最舒服的一部文火片,小而深的切角。
好可爱的小女孩胖乎乎的
#6thPYIFF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补觉
PYIFF16
#20226thPYIFF#
一个女孩学会成为大人照顾怀孕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