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也许是刘别谦最被低估的一部作品。同是两男一女,如果说33年的《爱情无计》还可以乐观地搞“我全都要”,到37年,每一个角色都必须下定决心在责任与情绪之间、在巴黎和维也纳之间、在开门的确定性与不开门的不确定性之间、在实证的真实和实践的真实之间作出选择,就像《坠楼死亡的剖析》里的视障儿子那样。在这个意义上,《天使》不仅是一部爱情电影,也是一部政治电影,而黛德丽演女主在这种历史视角之下也显得别有意味。
丈夫/妻子/情人用餐场景,却故意将摄影机留在了餐厅门外而不入,镜头一转,用餐已毕,仆人依次撤下餐盘走出门来,以三个盘中的特写镜头分别喜释各自心境:第一道是夫人的,烦,原封未动;第二道是夫人的情人,烦,乱切未动;第三道归丈夫,始终蒙在鼓里,所以胃口极好……“刘别谦式轻触”的传递前提:务必使特写镜头持续数秒。姑且称之为:被强迫注意的含蓄。含蓄通常是与低调隐晦为伍,为何这里反而要画面强加呢?因为触觉的构思往往过于新奇婉转,若非处于视觉焦点并给予适度宽松的思考时间,可能无法为更多观众所意会。当年怀尔德在AFI给青年编剧们解释什么是“刘别谦轻触”时曾举了风流寡妇中“国王系腰带”的例子,讲完数秒之后还有人才开始乐出声。琢磨过味儿来是要花时间滴……
@2023刘别谦回顾展。巧妙的除了炉火纯青的视听技法还有人的质地,始终靠近火焰的天使掌握着开启这个故事的主体性,但不知该如何结束,丈夫对成为故事一员的抗拒,情人却热切地拥抱它。对于战争点到为止的讨论是暗含了内心动机的弦外之音。想到卡萨布兰卡,某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第一次见到这么厚重的木雕卧室门
#重看#眼波流转,婉转曼妙,谁能不爱上她呢——天使的心事藏匿在睫毛的阴影之下,金发溢出的光芒胜过华宅美服,在相敬如宾的餐桌上,在名人如流的歌剧院里,她都为自己保留了心底一方小小的秘密,重逢无需相认,再见难是朋友,唯有那个夜里的一束紫罗兰被遗弃在路边,就像是终结那个幻梦的按钮;婚姻的壳如此脆弱,从神话到破碎只需一个适时的契机。典型刘氏笔触,众多丰富的细节被巧妙地堆叠——三人剩菜折射的情绪,琴声流淌到电话听筒的想象空间,电报电话串联情节的转场,从巴黎到伦敦的视点连接;剧本相当缜密而顺畅,千般叹惋都处理得优雅可人,灵光乍现的小小讽噱昭示创作的野心(仆人团的反应,管家的婚恋),能把看似流俗的题材拍得引入入胜就是功力。
虽然无趣,但拍的不错;玛琳黛德丽各种套装真是养眼,眉来眼去的心理小细节传递微妙;深闺怨妇寻找安慰惹来的麻烦,贵妇也应该找点事做分散精力,真是闲得慌;2023刘别谦作品回顾展重温;
这台词!隔了年份看什么都是可爱的罢即使腐朽做作也别致逗趣
云with梦野。第二部刘别谦,别开生面,比预期复杂的故事。一场意外的浪漫爱和一次婚姻危机相撞,每个人心怀鬼胎。男性角色的设置常见,弗雷德里克既要成功的政治事业,也要完美的家庭生活,奥尔顿既要美丽的恋人,有想要攀附巴克的权势。玛丽亚(叫这个名字也很奇妙)爱她的丈夫吗?爱,但她也一样厌倦了总是被抛下的生活,所以巴黎之行同样是她的喘息。真是复杂得像一场硬仗,每个人最后都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局面。电影本身远比“三角恋”这简单的三个字精彩,玛丽亚的过去迷雾重重,在罗马和维也纳发生了什么?安娜女大公爵的沙龙是什么性质的场所,她为什么总是装聋作哑?来到这里找乐子的奥尔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巴克年轻时关于一个女孩的共同回忆究竟是什么样的?战争之后,时局大变,这四个人的相遇何尝不是时代的选择。
这部《天使》不算刘别谦比较出名的作品,我主要是冲着玛琳·黛德丽看的,在这点上没让我失望,这部戏把玛琳·黛德丽拍的很漂亮啊,真的让人以为是天使。但总的来说这部戏拍的并不幽默,没有我看过的另外两部戏给我的印象深。但这部戏很好的体现了刘别谦式的触动,以及刘别谦最喜欢的道具——门的应用。
一个拥有一切的女性因为丈夫忙于工作而寂寞出逃,程式化地被几句恭维和一顿晚餐搞定(可能主要是因为对方的魅力,可惜我get不到),但怎么看都实际上爱的是丈夫,只要丈夫可以抛弃国际安全局势陪她度假就恩爱如初。。而外遇对象把她的变心归结于女人舍不得放弃富有生活。。幸好丈夫的演员还不错,于是比Noelcoward那个看起来多少真诚一点。。至于黛德丽,就我看过的不多的好莱坞老片里,对我来说那个时代有自主性的女星只有maewest,而bettedavis有灵魂挣扎美,其他大多数看起来都是总有一款适合您的某款男性向审美意淫对象,黛德丽就是非常典型的一款,虽然这不是她的错。。总之这种上流社会的优雅外遇如此无聊,观众的笑声让我如此痛苦,以至于我从头到底在拼命吃零食,于是包装袋噪音招来了四面八方的白眼。。以后谨慎看影展了以免互相伤害。。
marriageorlove.现场之外。
Lubitshtouch还未到达顶峰。买花、看相片、盘子剩菜这些处理手法都很精妙。还有Dietrich那句:don'ttellmeNOW.
两反复出现Angel的称呼,出现两次的钢琴曲,三盘牛排,机智的台词,让一个两男争一女的俗套故事竟光彩照人起来。最爱两场戏,开始黛德丽和道格拉斯的相遇和结尾马歇尔挎着黛德丽走出伯爵夫人家。。PS:看完才发现导演是刘别谦。另,黛德丽的衣服都太特么好看了!裙装也可以穿得中性,啊擦~
Douglas好赚啊,先是黛德丽然后嘉宝,在戏里fellinlove
超爱这部,不算是喜剧,但实在聪明又细腻,情绪隐秘又汹涌,各种技巧炉火纯青!几个人吃饭剩的盘子都能拍出花来,跪服。整个过程就像看一个超有经验的工匠毫无差池地雕刻一件极其复杂又无比精美的艺术品,我等凡人只能惊叹呐。当然——玛琳黛德丽的确是太美了,谁不会一眼就爱上她呢?
好久没看刘别谦,快忘记这种美妙的感觉了
开篇安娜公爵家一段隔窗拍摄的镜头和借老妇表情表现天使趁奥尔顿买花离去的段落有点意思,加上各自暗语,倒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刘别谦笔触”,喜剧感不强烈,却也使电影变得不怎么那么“刘别谦笔触”了。
简直就是伦敦版的Casablanca!!!而且都是we'llalwayshaveParis。看来我是对这种Casablanca故事不感冒啊。Lubitsch的角度选的特别好:卖花的老太太的眼神,天使的照片,3盘小牛肉,传到电话里的天使曾经弹过的钢琴曲……精致的小细节
男主角拜访旧友,意外发现自己的艳遇女郎就是此间女主人。他们一桌吃饭,有一道菜是小牛肉。仆人撤盘子的顺序是夫人、男客人、先生。第一盘没动,第二盘全都被切成小块,第三盘吃得光光的。厨师判断:牛肉没坏,夫人上餐吃得晚,奥尔顿先生对小牛肉没兴趣。但观众却另有判断。这才是典型的刘别谦触动。
如果一部电影可以紧扣住你的神经让你为剧中人物提心吊胆那么这部电影就已经成功了,就这一观点来说,天使这部电影很成功,因为至始至终观众都在为黛德丽捏把汗担心她的外遇会暴露而他丈夫也终究会知道这件事,虽然影片要说的重点并不是这个,重点其实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婚姻这点对婚姻中的男女都一样重要
#刘别谦回顾展#@大光明,实在是太迷人太喜欢了,老电影的光影魅力无可比拟,餐馆里小提琴那段美得真的呼吸暂停,玛琳黛德丽精致如雕塑,全方位无死角(啊看“场刊”都美美美),她在大银幕上闪闪发光,百转千回的优美小提琴旋律让人为她、也为这属于电影的时刻心神荡漾,不愿说出真名,他干脆给她取名天使,那一定是在遥遥呼应着1930年的《蓝天使》,这世上哪会有人不爱上她;一个如今看来俗气老套的故事,拍得格外文雅、克制、体面,玛琳黛德丽实在是太适合这种隐忍、平静的痛苦着的角色,没有人会质疑会指责她,驱动力只在于那个星期三她究竟为何会如此;不能算是喜剧,可台词依然是高密度的机智有趣——真的对比之下时下多少片写的都不叫台词,只是讲话而已;刘别谦展一部部看下来,某固定配角已经到了光出场就能惹人笑的地步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