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雷提不起裤子,露着半截屁股,边抽烟边像个婴儿呻吟,死亡的气息非常逼近。这才是真正的死亡写真,纪录片还未上映他就已经死了。穿插着对雷生前作品的回顾,是不是人死去之前都想有个交代。
尼古拉斯雷生前最后的影像。看着他拖着虚弱的病体仍旧四处奔波工作、整夜咳嗽不断入院出院,笔记中写道“我想活,因为我怀念能呼吸的感觉”...没有比这更让人真切地感到死亡的痛苦了。本来是一个两人共同创作的有剧情的项目,因为“现实的牵引”,变成对死亡的刻画,看得难受T_T
didyoulie?sure.didyoulietomymom?sure.didyoulietome?sure.buttellingtruthwillbecomeexciting
文德斯应尼古拉斯·雷的邀请与其一同拍摄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看上去意图并不清晰、完整,但可以作为文德斯记录自己“精神之父”最后遗嘱的过程,忠实地描述了他对于死亡将临的感受。尼古拉斯·雷曾在文德斯的《美国朋友》中客串演出,这部片子的开场几乎就是《美国朋友》的翻版。
好吧,文老师,你成功的把罪恶感送给了我们
维姆·文德斯的第一部纪录长片&尼古拉斯·雷的最后一部电影。摄影机记录下了雷的日渐凋零与死亡的逐步降临。可惜雷终究没有来得及完成他与文德斯合拍的那部电影,于是才有了这部用零碎素材拼凑起来、几无完成度的纪录片。细想来,文德斯也帮助安东尼奥尼与皮娜·鲍什拍摄了他们最后的作品,真好。(7.0/10)
不了解nic這名導演.看得一知半解.但最後對着nic的那段長鏡頭很是震撼.另外發現這電影豆瓣上唯一的影評是卡夫卡陸寫的.
片頭片尾的音樂巨好聽啊啊啊!NicholasRay,一個在生命的最後歲月仍身穿鮮紅色衣衫的人。「ThecloserIgettomyending,thecloserI’mgettingtorewritingmybeginning.」「Cut!」p.s.資源超級難找就算了,一部英語電影居然全網都找不到一個英文字幕,唯一能找到的是個把morning翻譯成「馬林」句句驢唇不對馬嘴的中文idx+sub字幕,練聽力好苦…
呈现的只是尼古拉斯雷苟延残喘的状态,甚至连提不上内裤而露臀的尴尬窘迫镜头都没有回避。国内那些拍艺术家的纪录片一比真的差到渣都不剩,没有艺术,没有人生,没有洞见,永远是各种肉麻的吹捧。
看到一半,忍不住给了四颗星。22年的时候我拍过一个叫《Boundary》的纪录短片。很后悔,没有在看这部纪录片之后拍。其实我对Boundary整体的风格化处理不是很满意,当然,也被一些教授评价为“虚构的纪录片”。问题就出在搬演和直接纪录的比例没有拿捏好。虽然是真实的空间和故事,但看上去就是很浓的Fiction味。Wim成熟老练的地方就是强化了叙述的视角的存在感,将搬演和直接纪录相互融合,在琐碎的的片段中,稳稳地发展故事。
拍电影就像等死一样,当事人和周围的人都难受,还不得不直面丑陋,但在犄角旮旯里也有快乐和美
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像文德斯这样有独特声音的导演,会用自己大半生的精力致敬其他人,小津、雷、皮娜、甚至山本耀司。又可笑又浪费。这是一部没有任何理由存在的电影,配乐和影像都是把美国朋友那一套拿来就用,浓厚死亡的气息只带来严重的不适感。文德斯糟糕的八十年代开端。
7.5/10
拍着拍着就把人家拍死了
Portrait/Reflectivemode.关于“拍电影”的电影;死亡实录。感觉后记削弱了Nick说“cut”后生命消逝的力道。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841654/
“我们去看什么?”“不可驯服的人。”维姆·文德斯走进癌症晚期的尼古拉斯·雷,如果死亡对所有人都公正,他想乘坐一艘中国的帆船回归大海。
挺怪的,摆拍记录混着来,但拍摄部分还挺文德斯的
皮娜30年往前看你还是那个酸样
最特别的是Wim与Nick的交谈。非常“伪”又非常“真”的纪录片,文德斯让导演、主角、持摄像机的人一同入境,从而把拍摄过程/想法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特别是最后关于这部电影要“表达什么主题”的争论,涉及对影像的处理与本质的思考。最终剪出来的也不是表现Nick患癌仍心念制片的“英勇”,而更多的通过日常展现hisweakness/pain/suffering/helpness/passion/death,一幅死亡肖像。很能体现文德斯拍片的动机,事物正在消失/人们正在死去,你必须快一点。“Thecameraisaweaponagainstthetragedyofthings,againsttheirdisapearing.”而这片也是一种"rescuing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