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自己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他是一个typical的移民吗?倘若从私人影像和传奇人物的角度来看,Paul的确够精彩;但放到整个的移民环境来说,他显得那么独特、优秀而幸运,丧失了群体的特征。影片独特和让人不太信服都源自此。
柏林低端人口保罗的奋斗故事。导演从保罗越海旅行开始的西班牙飞地梅丽亚,就清楚注定会干涉到这个喀麦隆辍学难民的命运,接着从安达卢西亚到巴黎,从柏林到勃兰登堡,他时而介入时而远离。甚至为探索纪录片干涉的边界,而残忍旁观保罗没一欧元坐公交。也算是一种人物故事里的纪录片功能思辨吧。
2017SIFF。观影的时候认为导演似乎在规避掉民族、宗教问题,只是在讲述一个希望获得更好生活,「追逐希望」并最终大失所望(尽管最后保罗在德国安顿下,但是不认为他是获得了说希望的生活)的故事;结束后有导演见面会,导演似乎更像讲述一个「从西方人立场」心怀恐惧与担忧的问题,却依旧是左派观点。
20170626@影城3厅siff:3.5
一部靠缘分拍出来的片子。技巧上不如《海上火焰》,甚至都不如《好邮差》,但是找到了好人物,就抓住了观众的心
非常吸引人,导演挺会讲故事的。被遣返回森林时难掩失望又故作轻松的笑容,对柏林墙和边境铁丝网发表理性客观评论,谈到只要有女人他就能获得帮助时的得意,还有点嗔怪导演没帮他……不幸中万幸的保罗有种与生俱来不可思议的自信自尊或者说迷之骄傲;导演一家真好,德国人太伟大了==
这可能是我在影院看的最小众的一部电影了,20届上影节开元地中海影城。故事性还不错,主角挺有魅力。
补17.6.18对于只会坐在电视机前冷眼旁观难民事件的我而言,这部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隐秘而真实的视角,也令我为自己的无知和傲慢汗颜。乌央乌央的难民们难道是千人一面?经济难民相比起政治难民,难道只是趁机揩油的蛀虫?反过来,先期到来的难民,对于后来者,难道心态不会有微妙的变化?怎样一个欧洲,才可以承载源源不断的索求者,尽管自身已忧患重重?深深佩服导演的亲历,对保罗的相助,和坚持了两年的跟踪拍摄。难民问题,是复杂而难以厘清的,任何一个政策上的决定都会带来利益多方的撕扯。这就是一个哲学问题,注定永远也没有标准答案,而这样的电影,至少可以为将我这样的无知群众,从高高在上的上帝视角拉下来,反思一下那些身边习以为常和约定俗成的东西。
和好邮差一样都是关注欧洲移民问题,这部纪录片则偏向于写实和亲切的风格。导演在关注保罗这个来自喀麦隆移民的命运的同时,并没有冷静自持地与当事人保持距离力求自然,而是坦然将他如何介入设身其中的过程真切记录下来。于是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难民的电影,更是关于导演作为德国青年的立场和思考
17年在上影节看到了这部纪录片,单论影片内容而言,就是如同记者跟访一般平铺直叙的记录了一位偷渡移民者的经历,故事没有多少起伏,甚至最后都没给出结局,感觉内容的甄选排列以及影片的艺术性没有做好,不过好在这位主人公是“有趣”,他是有一定想法不会过于麻木的底层人士,算是给影片增添了一些色彩。
原声加一星
以前觉得从国家资源和民众利益角度考虑,把难挡在边境线之外理所应当。保罗的故事从一个非洲“难民”的角度讲述了他们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并在曲折中缓慢前行的历程。看完我不得不在理性和感情上同情保罗,欣赏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目标明确,自信但又有些矛盾的个体。
#电影节十日谈#后半段和导演的问答扳回一城,之前可能是现场发生的小插曲特多了…第31部,我的2017siff收官之作。导演的这份聪明让他在这里不拿奖也很难。我心里本届最佳纪录片永远是贝多芬。感恩小伙伴没放我鸽子,还给我带了一大包吃的哇咔咔!明年再见!
想让所有喷“政治正确”的人看看。一个人如果命不好是不是就该认命,如果是你你认吗?
【siff】配乐出彩。很喜欢导演爸爸那句“有点灵活的德国严谨”。有幸参加了映后交流会,导演幽默而邋遢,虽然不太认同他的三观,但是确实是理想和积极的三观。感谢他把经济难民这一群体带入我们的视野。
纯记录,记者有自己的观点但不会引导观众做出判断。保罗还处于halflegal时就想着如何控制难民数量了,果然最最“排外”的是新移民么?他这类大概就属于片里所说的该被遣返的经济型移民,最后也不知道能不能留下来……
idon’twanttobepessimistic
电影节第一部,不沉闷的讨论难民的片子,只能说保罗实在太幸运了
看了简介就很想去看,买了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展映,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满分给片后导演见面的幽默对答
导演很好很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