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李汝建,南有张以庆。两个纪录片界的“疯子”。
这个片子果然够冷,只有一人评价。不是抱着极大的耐心的确看不下去,连个旁白都没,通篇定机位,远景和特写叠加。静默的夜里,告别喧嚣,做完瑜伽然后陶冶个情操。构图很是讲究,转场特效只有叠化。近景的人在劳动,远处的人在行走,这个搭配相当美。如果你看得下去《奥林匹亚》,那这绝对是你的菜!
无对白
我现在看啥都可以看出来惊人的贫富差距。
群像
No.1630无对白,无音乐的诗意现实。重复以抒情,路漫漫,所以感到无聊,但也正是这种无聊,体现出劳动的漫长与艰辛,体现这“十八里”路。
简洁、朴实、冷静、客观。人对自然的索取与依存,原始和传统的劳作方式,粗粝感十足,苍凉、壮阔,意犹未尽。
形式感并取巧的影片。。场面壮观
很喜欢片子的形式风格!
镜头目光很冷俊,充分展现劳作的无休止,能体会到那种“无聊”却深刻、具体到令人感动的生命价值,虽然重复叠化的剪辑显得观赏性不高,但也没完全劝退我这样没耐心的人。算是纪录价值大于导演想要传递的价值的一种类型片。
觉得导演的情怀与表达方式跟我很对路
多景别多角度固定长镜头光影变换
不明觉厉
摄影的线条、规模、形式。电视剧导演拍摄的纪录片。通过一种无声的气氛和人多的仗势。看着农民们机械般地飞速刨泥潭,听着飞快的水花声,给我的震撼是类似于人类徒劳无功的无望感。
从开头那部分叠画第一次这么强烈的感受到了影像形式上的诗意-“韵律”感,“诗意化的意向性与纪录片的纪实性要求是彼此交叉的”,不然就不算纪录片的范畴,这部的确是纪录片,但诗意的意向性做的还不够。可能是最近太喜欢瓦尔达的我和拾穗者
单调,为了生计日复一日,这就是很多很多人的生活。
自然的馈赠。
摄影课学习
哇,是真无聊,这就是艺术吧
差一点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