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写溃败奔逃众生相:处处兵荒马乱、人人惶恐不安,场面宏大惊人、气势雄浑壮美,拍出了历史的沧桑厚重深沉悲壮;下部写流亡异国众生相:各种潦倒凄凉、苟且忍耻,各种尴尬的重逢,刻骨的忧伤,难以割舍的乡愁。上部5星,下部4星。
一部以白俄为视角的苏联电影,从塞瓦斯托波尔到君士坦丁堡。上半段是红白内战的大场面,下半段是流浪者的乡愁。这个时间节点看,更是百感交集。土耳其的碧海蓝天,也取代不了俄罗斯的茫茫雪野啊。
我们要把他山寨化
雪会再度降下,掩盖足迹,从而使人从根本上忘记了曾离开过,大至时代亦然。溃逃-逃逸路线。厚重的时代画卷,其深刻让人想起《九三年》。
炮打寒林霰作齑,乌云盖雪轻骑疾,战溃白军三百万,鞑靼荒漠吊魂行
上半段溃逃场面宏伟与悲怆。下半段颠沛流离,众生皆苦,漂泊异乡的乡愁深入人心。雪会再度降临,掩盖我们的足迹,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最近心神不宁,势必错过很多好电影。三个多小时的溃逃,前半部与后半部基调完全不同。
3.5星,这意识流结尾也太理想主义了,多少有点自欺欺人。。。影片对白军将领的描写很真挚很人性同时也很悲凉,这些人令人想到了最后命令里的那个将军。。。现实与幻觉(梦境)的不断交叉构成了影片的主线,白雪下的俄罗斯才是真正折磨逃亡者灵魂的所在。。。PS“你的灵魂痛苦吗?”
基调定的好拍得稳画面美然没有虚饰营造的所谓“诗意”看过的拍得最实的梦境
英皇EE俄版
画面饱和度较低,配合长镜头,营造出萧肃的气息,战争场面动用大量人马,气势非凡,下半部分的戏更加细腻,感染力更强,不过可能是字幕原因,一些片段较为莫名其妙
连上集还没看完就断定这部电影的重量,神一般的镜头语言,对双方面非脸谱化的还原,就是太特么雄浑,太特么长了。
即使赢了很多钱,为什么感觉依然如此忧伤?因为即使你拥有一切,但是这里却没有故乡。布尔加科夫在片中运用超现实以及长镜头描绘了一群颠沛流离迷失麻木心疼刺骨的忧伤群像。
竟是布尔加科夫原著的改编。电影中着重塑造的白俄军事长官上将克鲁道夫,很有点从表现主义、卡里加里博士走出的神经质感觉。全剧最生动的夏诺塔上校,赌博赢了自己的妻子的新“男友”原商务部长的家产,一项最无用最足以乱事的技能竟然在紧要关头救了命,后者的原配妻子则有大学讲师谢廖沙暗恋、追随。影片渲染情绪,但故事不足以支撑情绪,故事总体偏沉闷。
目前看过最好的电影,当然也要归功于布尔加科夫的原著。好几次都想哭,最后赫鲁多夫那个镜头看得真心疼,他才是最孤独的角色。
苏联电影的神作!不可思议,在七十年代的那种背景下能够拍出这样充满人性的作品。结局稍稍过于浪漫了和天真了一些,但是还能有什么选择呢?苏联内战与国共内战是何其相似,只是更惨,人在这样的命运洪流里,是微不足道且无法自控的
溃败逃生与流亡他乡,壮阔的战争场面与潦倒的逃亡之旅,动荡的大时代下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纠缠,沧桑厚重,悲壮凄凉;时代的巨轮无情碾过,无论叱咤风云亦或平头庶民,都将被时光流转与世事浮沉的飓风吞没。
苏联的电影总带着那股自己独属的味道。宏大的战争镜头和乱世之下个人勾连在一起,苍茫又悲凉。无论国家或民族,在战争面前,一切魑魅魍魉都会现出原形,而在时代面前,个人永远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四散逃亡中狼狈不堪,被迫流离于外,如蟑螂一般靠着不断地奔跑才能保住活下来的希望。联想到当时的哲学船事件,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们始终心怀俄罗斯的精神,再艰难也得留住俄罗斯文明的火种
果沙很帅,雪景很美,伊斯坦布尔和巴黎的景象很氤氲,娜塔莎坐在床上捧着酒杯的面目像个漂亮的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