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李翰祥扯起蛋来总是妙语连珠。
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剧在这部电影面前只能称弟弟了,乾隆刘墉鄂容安三人组分分钟笑到我肚子疼,岳华的郑板桥好有意思,红姐的客串也好吸睛。ps:猝不及防在里面听到扬州口音的台词,邵氏老片的惊喜可真多。
虽然是下扬州很多地方依然是照搬天桥套路,银桂金桂上来先调弦子结果拍出来的咸湿暗示其实化用老李说的天桥大鼓妞儿的段子,满街带大拉翅的实在是哪儿跟哪儿啊。老李混剧校的时候肯定没少进书场,但要单凭弦子这段就说看过评弹倒也未必,北方大鼓书同样要调弦子,不过北方鼓书用书弦,南方评弹用曲弦,大小音色区别略大(那时候还没有短杆大三弦这些改良的)。“山东人吃麦冬”是苏州评弹里常说的笑话,说的是山东人到苏州做客,席间吃到麦冬便问主人是什么,主人告知“麦冬”(莫冬/没懂),山东人以为主人没听懂反复再问。麦冬是南方植物,山东人自然“不懂”,但评弹里这段也是借以嘲笑山东人大老粗的,传统曲艺无论南北这种方言“地图炮”还是很多的。王沙是新加坡人,主要演粤语闽南话喜剧,但他这个扬州剃头匠演得不盯嘴是看不出来的。
扬州茶楼的店小二,不断介绍扬州美食以及地方方言俚语典故(比如“老太爷啊”,比如喝荤茶),太逗了,吸引得我几乎无法换台了。现在的电影,很难有这么细致的内容了。太有意思了。可惜没看到头。
拳脚功夫力助歌女抗扰,金口玉言难挡神算归天,刘罗锅再赢下去个人总资产将直追富可敌国的和中堂。扬州怪才郑板桥有三好:骂人男风与狗肉。感觉对于现代观众而言,第二项所带起的意外之喜兴致骤燃,旋即被第三项兜头一盆冰水彻底浇灭……
李翰祥的乾隆系列:都是小故事,还有地道的江浙话,蛮有意思的
今天竟然在潇湘电影频道看到这个片子,它竟然还能吸引我看完了,还竟然让我觉得好看,最后出字幕时看到“邵氏出品,必属佳品”时恍然大悟,对,没错没错,哈哈,所有演员都不认识,只有惠英红出场时一眼就认出了。这种没心没肺的老港片还真是有味道
李翰祥拍清宫戏,就是对路,古色古香,值得把玩,君臣斗,一笑一颦趣味得紧,杨志卿、王莱、王沙的扬州话,地道!开场的宫殿外景是在韩国拍的,后面在邵氏棚里搭出扬州外景,制造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气,市井生活味,实属难得了。
78年此剧里的扬州话可比98年《海上花》里的上海话地道得多,妙趣横生。
这个系列太有意思了,这部也很绝,尤其是最后一个刘罗锅骗赌坊的故事,看了拍案叫绝,刘墉、郑板桥骂皇上和鄂荣安那段也很有趣。还有剪头发那段,原来现在网上“剪个b头”的段子这么早就有了。李翰祥可太棒了。
被我老婆一说我才意识到我果然是老年人了吗。。。竟然很喜欢看。。。
“这个外景也是景福宫拍的吧,勤政殿屋角是大红大绿的配色,就是《营造法式》的配色。”“景福宫很大吧,山君不知道《山中传奇》有一个镜头是在景福宫哪拍的,山君最喜欢山中传奇里的房子。”“是的好看,F君后来研究那些宋代建筑,反而觉得不好看。中国建筑僵直凝重的多,就是感觉有牌坊般的鬼气。其实并不亲民,更适合拍鬼故事。《乾隆下扬州》这个故事呢,其实李翰祥是抄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就是我刚认识你时和你提到的《秋灯夜雨录》里的雅赚,和《萧翼赚兰亭》一道说的,后者他拍成了《风流韵事》。大鼓书一看就是把《老残游记》里的金妞银妞拿出来了。”“那自然,李有几个原创,就没有原创!李翰祥近百部电影,都是改编人家。”
一部妙趣横生的喜剧片,各种桥段实在是太好看了。乾隆真是特别大气,刘墉大智慧小聪明全用上了,几个小配角都特别出彩,算卦的剃头的太逗了。而且当年邵氏的布景也是十分精良,在屋里就把一部古装片拍完了。突然想把这个系列补完了。李翰祥大导演一辈子都想拍严肃的古装大片,在香港却拍了多部风月片和这种古代小品,80年代两岸合拍片才有机会拍自己想拍的。8分。
李翰祥拍乾隆可能就跟唐伯虎点秋香的原理一样,秋香姐独自回头,看起来就很一般啊;若是和一群人一齐回头,那就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了。
台词妙哉!借古讽今,乐而不淫,俗而不腻。
调音调出情来orz膜拜PS.这片子张亚东他妈肯定没看过
我幾次以為要演完了幾次它都沒完。惠英紅出來的時候我想起戲說乾隆續集里的罔市。鄭板橋好男優這種事都能在ccav播了,真是。
乾隆系列继续,段子李继续插科打诨,这几部算是大大满足了李老师对野史的热情吧。
★★★☆我估计张国立肯定看过乾隆系列的电影,他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铜牙铁齿纪晓岚》都带有这种风格
不带这么挤兑郑板桥的哈哈哈哈,张亚东无辜中枪真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