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战功,不下战场。泪目啊,回想现在21岁的自己在寝室混吃等死,真的是,不好说什么了😂真的很赞,哭的稀里哗啦的,室友以为我又在看韩剧了
杨洋的那一句“不立功!不下战场”50年代的志愿军战士就是这样去朝鲜决战!他们胸前是战场,身后是祖国,没想着活着回去。张少华老奶奶把英雄的母亲那种悲伤和希望并存演绎的淋漓尽致,让人动容!笑点就是唐国强,一开口我就以为是毛主席😂瞿秋白的家书太甜了!写信三年,都没写过这么甜的
主持人存在感太强,重点应该在信啊,真的不用您中间插几句阅读理解……舞台效果也太乱,书信是朴素形式中见力量见真情的,搞成这样有点气。
求别赞了,还害怕请喝茶。
《见字如面》的改编版吧,解说与读信交融,多了配乐,有渲染情绪的作用。这些信件都是比较红色的,所以叫信中国,当代小生和老戏骨同台,既保证流量又保证口碑,还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还是觉得读信人应事先做好准备,不要出现情绪偏移、过度铿锵、断句不当的情况。
这些信值得打五分,但是这个编排真是一分都不想给打,背景信息、点评还有各种主持人的嘉宾的感受感想填的太满,弱化了信的内容,明明是个很沉静的听信读信的过程,却显得那么闹腾
舞台效果浮夸,观众浮夸,读信人,,
有见字如面就够了,信中国,呵呵。看到人家好眼红了
杨洋和张少华那段很有感染力,老太太台词功底太厉害了,真的服气。不过整个节目还是有种主旋律刻意煽情但又不太煽得动的尴尬……感觉这个节目的观众比《歌手》的观众还会演……
节目立意真的很好,在这样的快消时代,很少有人会手写信了。编排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吧,但多少有些喧宾夺主。其实第二部分最感人,杨洋虽然是很多人眼中的小鲜肉,但是看得出来事前准备很充分,几乎脱稿,是真的把自己融入进去了。我觉得观众没必要吹毛求疵,这种沉下心来的节目不多,还是值得鼓励的。
央视手痒了,吊打的方式真是层出不穷,做好传承,做好文化
形式大于内容。应该读完一封信再点评,边读边点评情绪不连贯。张少华朗读的是黄继光母亲写的信,太表演化了,应该生活化、自然一些。
超级感动,很有感染力
形式大于内容就不能好好读一封信
黄继光那段真的……哭出来,那个老演员的台词功底真的超棒,想到现实中的母亲形象,超难过。杨洋台词也很不错了,可能是曾经的军旅经历吧,他真的入戏了,低头那一笑,声音放柔了,就是一个跟妈妈说话的孩子啊。该激情的时候又很热血的感觉。啊反正就是,好棒。(原谅我的词语匮乏)
情感烘托上不如《朗读者》,连贯性上不如《见字如面》,综艺性上不如《声临其境》。总之编排上令人失望。
典型央视风格。朱军一如既往的热泪盈眶
这节目很央视。
朱军第一次让我失望。形式太大于内容,感觉竟都没办法超过《朗读者》《见字如面》《声临其境》任何一个。大概这些节目里最好是见字如面第二季第一期了吧,能让人闻声落泪。另外问一句,黄继光的信,朱德的信,江姐的信,不是说信的内容不好,但是如果脱离了当性原则,我们就办不好文艺节目了吗?
央视文化节目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