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英的问题波伏娃50年前就聊过了,现状是,我们还没轮到聊这问题的阶段
人是否聪明一个重要指标是看他说话的语速,语速快大脑反应也快,而且基本可以判断逻辑非常好才能够做到的。而这种面对面的访谈,另外一个指标就是提问者刚开个头,回答者就知道问的是什么,就开始抢答了。女权主义者已经如此温和了,还要被男性跳脚大骂,你们是激进女权。
她证明了有些人就是可以口才与笔才兼备
男主持人介绍波伏娃的第一句是这么说的:“LikeJeanPaulSartre,herlifelongcompanion...”这便是为什么我是女性主义者的原因。
“一个人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
女性主义提倡的不应该仅包括独立工作,平等家务等,也应该尊重依附于男人生活的权利,虽然那并不通常是明智的做法。
比起好奇“为什么一个男人是女权主义者”更令我好奇的是:“为什么一个女人不是女权主义者”。
“男人从小就是展示者炫耀者,而女性是隐藏者,谦逊者。是女人在男人的压力下造成了性别的分异。
要独立,也要涂红指甲。
Beauvoir理论基础:“女性并非先天,而是历史和文明的产物”。1955-75,女性如何成为“第二性”:1.与男性关系中满足男性需要;2.遵循外在暗示实现个人价值;3.由于社会规训,女性在历史上并没有影响力。电影三点印象深刻。其一:因妇女家务不产生经济价值,照顾家庭不被视为成就,然而她们的工作不比在外工作的男性轻松,她们的非生产性价值同等重要;其二:家庭妇女因无法承担离婚后失去经济来源,精神支柱而忍受家暴,出轨,成为附属品失去个人存在价值,有无对应的法律保卫受伤害的或离婚妇女的权益?其三:应有相关法律保障妇女不受侮辱性言语伤害。Beauvoir最后一再强调,女性工作经济、精神独立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非常赞同。45年过去,男性更多参与到家务中,可能是在城市,乡村女性生存状况未可知。
开头十几分钟基本上都是在复述《第二性》中讲过的观点。后半程主持人提了几个尖锐的问题,波伏娃应对自如、妙语连珠,每一句话都让人想截图保存。不久前才听心理老师说本市现行的小学教材插图存在性别刻板印象问题,看完了访谈录像,越发觉得这场妇女解放运动我们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1975年的采访,那会儿中国还身陷文革泥潭。惊叹波伏娃敏锐的思维和清晰流畅且一针见血的语言表达能力,语速极快,主持人问题抛出就坚定理性地陈述观点,句句珠玑,令人抚案叫绝。主持人问她现在对于当下最紧急的的女权主义战斗是什么,她看着镜头回答说,拒绝家务事,拒绝奴役化母亲的角色。(想到了自己的妈妈)
没有我想象中探讨的深入,毕竟还是个大众科普的访谈。特地找了个小年轻来访谈中年波伏娃,最后说感谢参加节目的时候牵强感太明显了,估计如果是个中老年男人当场就掐架了。女人清醒起来是真的清醒,她在当时就已经认识到了性别种族等问题的同质性,以及所谓进步男性的推托说辞。“这一生最大的成功是萨特”,她还以个人经历回应了眼下一个棘手的难题,不过我只能说她幸运,萨特这样的男人不可多得,以及坚持了不生孩子这个准则。
Ifwewantourdignity,weshouldbeindependent.警惕由社会教导和规定的“女性气质”,不要被性别束缚,经济独立、思想独立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很多问题直到今天依旧存在:荡妇羞辱、街道安全、跟踪、性别歧视、刻板印象……
社会变革,无法真正的改变女性的地位,我们不能等待着革命。在阶级斗争上进步的男人,也有可能彻底地被灌输了父权制价值和男子气概,并决定将这强加到女人身上。波伏娃的思想放在我g现在看,还是那么前进。想读第二性
对于波伏娃而言,用自我的观念在捍卫着“为什么我是女性主义者”;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或许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
看完之后豁然开朗!她思考的对象和范围真的包含了我所有困惑的地方,(当然也要感谢主持人的提问一针见血)。受益最大的还是她对于Communism和Feminism关系的理解:即使在最民主平等的党派和组织,依旧还是受到男权文化的余毒,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希望寄托于共产主义解放运动。但与此同时,也不能认为妇女解放运动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在资本主义父权制下,女性往往受到的是双重压迫。解决阶级问题和解决性别问题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fromFrancein1975,yetuniversalandtimeless.
1975年的这场对话太深刻,放到今天也仍旧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从任何角度来说,波伏娃都是值得尊敬的
去年才开始了解知道这些事实的我,赞叹,50年前已经有人提过这些问题了。波伏娃真的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