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达·霍珀比赫鲁晓夫还要厉害
杰瑞·刘易斯自己指导的这部其实更偏正剧,杰瑞搞笑的部分主要还是限于舞台上,主题还是在批判好莱坞,配角多但不甚出彩,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杀手M彼得·洛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当年还没把片子里的强大阵容认全
喜剧之王侍应生。
彼得·洛的最后一部电影
发现那个年代这呱噪的男主真的到处都是啊....!他当年得多红!!!
打卡!挺搞笑的!
和《差役》一脉相承,没有前者精彩。虽然算是有了完整剧情,但情节布局不够合理,削弱了讽刺好莱坞造星体系这个主题。最精彩的依然是刘易斯的哑剧表演。最后一个镜头打破第四堵墙,不错的收尾。配角都是熟脸,但工具人性质太明显。
影片用色大胆,声音处理也棒
早期的喜剧好用力
一个著名谐星去世,谐星的团队突然硬拉了一个服务员,想重新造出一个明星。滑稽剧到了这里,人物(主人公)似乎不再有改变自己周围情况的能力。不像卓别林长得像希特勒最后以假乱真改变世界(大独裁者)。他被突然拉进一个未知的处境(拉去当明星),在世界的裹挟之中出糗,搞笑,无厘头。笑点源自于他无法应对在他周围运转的世界。他变得口齿不清,慌慌张张,突然不知道怎么做人。在最后,如果世界是一个有自己频率的波,那么主人公最终的结局无法改变世界的波频,而是被裹挟到世界里,成为世界的一部分(modulating)。
B-
他只是在自己的局限里一定要找到方法。想着融入。痛苦又健康的道路。没有,还是可以不健康不正常。
两场幻想的场景简直是神来之笔
金·凯瑞不过是路易·刘易斯的学生罢了,伊娜·巴林绝对是被忽略的美女,这个姐姐情人真温柔,整体上还是《疯狂教授》要好些。
啊啊啊啊Jerry好可爱啊
客串阵容看得出强盛,不过真人演出的那堆名人都不是我熟悉的,毫无情绪波动。彼得洛的遗作表现毫无亮点,敷衍了事。落实到片子本身,全片胜在有个讽刺造星体系的概念,但具体剧情还是全靠刘易斯的程式化表演串场而无足够新奇的段子或者扎实的故事。作为讽刺造星体系的影片,仅有的一场值得称赞的戏是最后一场戏。不仅在于打破第四面墙,还在于一直以来懦弱又羞涩的【史丹利】角色(代表着刘易斯十多年的银幕形象)终于在正片结束后卸去伪装,把背后那个主宰话事权的明星演员【刘易斯】摆上台面,半正片半彩蛋的结尾有独特的味道。
本来要看的是马丁·斯科塞斯的喜剧之王,找错了,这部真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