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的天空,可能并非上帝所辖。
除了用人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巴勒斯坦人还能用什么方式来得到世界的关注?世界真的是弱肉强食,弱小的一方只能以生命为代价去换取自由
表达很含蓄,偏纪录片形式,不瘟不火地将战争、人文、宗教杂糅在一起,显得很平淡。这种人肉炸弹题材的电影,其实可以做得更有张力。可惜太多对白堆砌,很说教,对人物内心挖掘也不够深入。整个高潮集中在最后几分钟,最后萨德身捆炸弹,麻木眼神淡入一片白芒,这一幕还是相当震撼的。
编剧祝明:以色列投资,以色列导演,以色列演员,以色列上映,搞了一部反思巴勒斯坦恐怖组织有多不人道的片子,然后拿到电影节,代表巴勒斯坦参赛。剧本都不敢写的荒谬。“大屠杀记忆是我们独有的”——这套说辞,对我们有利;“恐怖组织记忆是你们的”——这套说辞,也对我们有利。
没想好为什么做之前不做,想好了就一定要去做
似乎大家都对结尾处的闪白印象深刻,但最吸引我的一幕却是主角放走那辆公车后,主角阴暗的脸终于被阳光照亮,象征意义十足。
作为局外人,我们没有资格去评价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孰对孰错,我只是觉得,宗教的力量是我们这些没有信仰的人永远不可能理解的。
3.5
影片用人弹的主观角度来带领观众了解这一整个事件中他们的心理变化、信仰的崩塌及重建。电影的主旨很有说服力,但表现形式却张力不足,过多的旁人对白及陈旧的眼睛静态描写无声画面只能是让观众各有各的体会。对于以色列,我一直对于这个二战之后依靠民族信仰建立起来的国家没有过多好感。在巴以争端的解决过程中,它似乎极少起到正面推进的作用,对于无辜平民的暴行似乎总有那么一点当年他们受到纳粹迫害的景象。就像影片中说到的,“受害者终会变成刽子手”,呵,循环又往复,永无止尽
总比那个什么四狮子的好
人肉炸弹成长史
一條不斷要證明政治正確的血脈;鐘錶店老闆出租或出售烈士錄像帶和「巴奸」錄像帶的一幕跟釣崎清隆的死亡之旅的其中一個章節不謀而合。
200606041930bc
冤冤相报何时了
太深邃。。。
面对这样的死亡,该如果做出选择
信仰,救赎以及和平的困境。
不太明白
人体炸弹,巴以冲突,既是迫害者又是受害者
我很无语,无语,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