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摄中延伸出的第二条线与人类学视角的呼应令人惊喜,从纪录片的角度看,影片内容泛善可陈。
一部在技巧上青涩的实验电影却颇有贾樟柯实感电影的感觉。“不能因为整个国家都在跑步前进就忘了那些被撞到的人”(贾樟柯)而本片身兼数职的美女导演在试图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这是个造梦的年代,我们就和脚下的路割断了联系”。
富老师说,与研究者、拍摄者的角色相比,更注重的是和他们共为他者的角色,人和人的相遇如此奇妙,一环推着一环,最终形成一个际遇链,推动着我们走向迷人的未知。
当年在我的课上放的首映,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评论特别棒
三位被摄者的经历、谈吐、规划和视野已是不普通了
今天被晓星告知生活的咖啡线上豆瓣了,必须五星力荐。
看片子前打赌,说里面至少会有一个角色入人类学的坑,果然!
16年富老师的定性研究上放过,很有意思的影视人类学实验作品,最欣赏的点是叙事之外的东西,比如让摄像机的凝视变得visible,初稿之后同学的反馈也构成了作品本身自生产的一部分
影片的叙事涉及到了多个群体,并引出不同的反观,这是一种新型人类学影片的尝试。虽然从中可以看到让鲁什的影子,但作者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其更加注重了摄影机的介入,自由开放的拍摄方法,随机的、不确定性的偶遇或是巧合始终在影片中出现。这种不确定所带来的真实和主流人类学影片的那种仪式类的呈现有所不同,希望这部片子能为影视人类学家们打开多元思路的一扇窗,因为世界一直在变化。
被富老师的同性恋研究圈粉,来看这部纪录片。秦大大推崇的影视人类学在富老师这里看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最喜欢结尾的月喵居然3年前就已经出现在照片墙中的巧合。实际评分3颗星,期待老师更成熟的作品问世。
在每个人制作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这个人的独特气质。富老师真的总是这么有趣、开放又有料啊!!
三年前的照片真是绝了😂
影视人类学的实验作品。更多的是作为人类学的一种方法,电影特性比较弱。(最后富老师展示那个女孩的照片的时候我都想哭了
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影像的方式说实话…好丑
这个片子重点就不是形式或者叙事,是一种“共为他者”、互动的、实验的影像。而作为这一切的观众,看的过程中发现师兄师姐的脸,看到人们曾经惊叹的东西变为日常(以微信为例),看到结尾处片中人观看初版的反馈,就已经收到了太多太多生活的信息。而因拍摄而在咖啡馆产生交集的女孩儿,原来一开始就已经出现。真的是神来之笔。人算不如天算..生活乃故事之源啊
一个研究性少数群体的博士带着几个构图都不会的摄影师拍了个混乱不堪毫无逻辑缺乏审美又七拼八凑的片子,更像是她个人的人类学记录,而不是纪录片,破烂玩意
富老师很有趣很有行动力,片子本身拍得很人类学而过于朴实,鉴于人员缺乏有的地方音也没收好,但是感觉是到位了,人与人的际遇很神奇,普通人的出镜太难得了,另外对我最有启发性的其实是富老师的沟通和语言的足够亲切日常
生活的另一种真实
在富老师的课上看过一部分,五星奉上
富老师好感性好灵动。她在咖啡馆里头邀请人一起加入进来,再最后邀请大家一起与学生交流,多个层次的互为他者。虽然朴素,但一环推动一环的际遇链依旧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