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有意思的片段:黄建新在影片中运用了大胆超前的色彩管理,用颜色和道具暗示了一系列的背景和情绪,这同时也给美术和摄影带来极大挑战;《黑炮事件》也被当局认为是紧跟《黄土地》的,能代表中国电影大步向前的作品;这部实验性的作品能过审、能在当时大卖竟然是因为创造了一个如此写实、令人同情可爱的螺丝钉形象“赵先生”……
饰演汉斯先生的汤尼•雷恩的访谈:①黄建新被西影厂厂长吴天明选中去北影学习了两年。②黄建新的毕业短片是关于女性对男人的暗恋,被禁。③《黑炮事件》里的色彩是被严格设计过的,黑白红是核心色彩。④钟代表“时间就是金钱”,讨论所浪费的时间最终会以金钱付出代价。⑤背景设计的超前性与政治的陈旧性有着强烈的对比。⑥赵书信是个有着卡夫卡式被动性的角色。⑦影片大受欢迎的原因也许是很多人理解赵书信这个角色。⑧关于教堂的结尾,可能是为了与工厂被管理的生活做对比。⑨《黄土地》《黑炮事件》影讯传到外国,说明当时的领导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影片。导演,视觉设计,角色,剧情都谈到了,同时还讲了些自己与中国的故事,条分缕析,受益颇多。
黑+白+红
谈及了很多《黑炮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可惜那个年代标新立异的黄建新如今也成了宋江。
从片中严格的色彩控制谈创新性托尼雷恩同时分享了早期获取华语电影资料的一种特殊途径;这次画面切到半身了看不到老爷爷的大肚子
看完片子,阴差阳错的找到这部,没想到汤尼老师是当时电影界的中国通。老干部和老领导吴天明促成了这些中国电影走出去。顺便看了他推荐的《黄土地》
感谢碟影传媒、西影集团以及所有为《黑炮事件》蓝光发行做出贡献的人们。在这段独家访谈中,雷恩老先生清晰扼要地解释了本片的独特之处与惊人之举,也对时代背景以亲身经历做了解说。其实还可以看作对随碟附赠之书册的内容提炼。
时任西影厂长的吴天明认为西影每年出品的12部影片中6部为商业片,剩下6部片子他称之为“探索片”。黄建新的北电毕业作被认为展现了错误的负面的学生生活形象而被禁止发行。片中展示了一个比85年更加现代化高效化科技化的社会,唯一不变的只有zz背景。陈凯歌《黄土地》黄建新《黑炮事件》是第五代导演最具创新的处女作。(当时国内的内鬼在剪辑室把剪掉的35mm胶片寄给汤尼雷恩)观众的认同感:在巨大的社会机器中承担螺丝钉的角色有多困难。
顺利通过审查的原因除了那个时代上层中部分人的对电影创新的开明态度,更有关于大多数中国人对赵先生这一角色深深的共情,对那份在体制面前无力情绪的共鸣。
!很爱色彩解说那段!
总结了很多,各个层面,小说和色调美学,政治和创作背景,以及观众的心理等等,一个对东亚电影保持浓厚兴趣的外籍影评人,始终鼓励这类试探审查边界来展现社会问题的非商业性电影。并从片中角色,分析了80年代老外对中国官僚的迷惑和不解,跟他来中国几次,所遭遇的不被信任的状况特别相似。
2022-12-01看完对黄土地有兴趣了,也对唐尼雷恩感兴趣了,黄建新的这部黑炮事件真是标新立异的作品,始建于1986的高概念电影。
结合黄建新当年的采访一起看,很佩服他每一分精密的设计讲得头头是道,非常有作为电影作者和社会批评意识,但也不难理解日后会拍《建国大业》这些片了。
#碟影传媒#色彩运用、角色分析、电影创新、及托尼老师获取华语电影信息的秘密途经。
适者生存黄建新
评论中排名第一的网友,已经很详细地总结了访谈的基本内容,我就不赘述了。汤尼·雷恩说观众之所以喜欢赵书信,是因为从他身上看到了无奈的自己,颇让人感同身受。另外,汤尼·雷恩还对影片中频繁出现的钟表意向以及最后的教堂情节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这两个问题也是我观影时思考的问题。当然,他认为教堂是体现一种与工厂不同的管理方式,我并未体会到。值得一提的是,汤尼·雷恩对影片色彩运用的讲解让我眼前一亮。
少点意识形态,少点形式主义,否则满城尽是卡夫卡…
《黑炮事件》的色彩是经过严格控制的。又名汤尼·雷恩谈他有多爱《黄土地》
汤尼对《黑炮事件》的解读,我们人人都是赵先生。
托尼雷恩先生对中国电影往事的了解之多及其对单个电影剖析之全面,都叫人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