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可能是只打算拍《萧军四季》,如今变成了《萧军六记》,可能是加上了童年与老年生活。客观地说,萧红只是萧军生命中非常灿烂的一章,萧军本人的性格与理念也使他在跌宕起伏的岁月中留下非常独特的足迹。鲁迅三弟子中比较幸运的一位。
素材还挺完整,给了萧军除了渣男标签之外的角度,有这骨气和精神气也难得。
【SCFF2022】“春夏秋冬又一春”的结构,虽然在纪录片美学上成就不高,但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萧军本人的声音素材全都来自他的讲座。他乐观的性格注定了他与别人迥异的人生,经历过这么多大风大浪依然能笑对生活。
印象里的萧军变得更加丰满了,可惜风暴里哥萨克难做,胡子也要老,好在活成了幸存者偏差,遥想路翎悲剧;刻板印象认为萧军不那么看重自己的写作,但其实《五月的矿山》和《第三代》还是有些位置;王实味胡风等人的际遇前作已涉及;最动容的地方,是罗烽白朗对萧红的理解;原来萧军丁玲在爱荷华重逢,可是丁玲的态度太吊诡;打算读读王德芬那本书,不能让萧军太独调了
一些口述資料,幾張照片,都是獨家。劉再復「生命詩箋」的說法非常準確,蕭軍寫作能力只能算作稍好於常人,但生命熱度絕對算是一流。有原則,有性格,有大節,有朋友,活得夠本。如果說有問題,那大概是太過蕭軍視角,蕭軍這個人本身極度擰巴,延安和東北段落都以他的視角看,還是有不少問題。
泪目
有生存智慧还是硬骨头可能相比起他们我们太脆弱了脆弱的善良是一种天真天真会付出代价所以即使不想谈也还是不忍心
好看的,自己也想拍这样的影像!
用海量资料拼接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萧军,和坊间传闻迥然不同,至真至情至性,遭受各种非人迫害,讲座却都付诸笑谈。在八十余岁去到萧红故居,掩面而泣数小时是全片最戳心之处。
最大启示:好好锻炼身体能打架也能挨批斗,还能活到后来提供自己版本的历史叙述……萧军始终是有些草莽气在的,这是他的“克里斯马”,也是过于“大男子主义”之处,好在很少软弱,因而磊落。导演偏爱,因而传主私德之亏多不呈现;但在映后谈中却反复着意提及,本身也是有趣现象。20世纪中国左翼知识分子经历的坎坷故事太多,拍谁出来都是一段传奇,然而在类似的历史际遇下,不同人的经历性格不同,最终打开了不同的结局,萧军已是“幸运”的一个。剪辑师也是导演本人,进行广泛的访谈和资料收集,将不同叙述环环相扣,编织在同一个场域里,令人印象深刻。#CUHK信和楼
“渣男”之外的萧军。
知识分子思想史视角,对他的文学创作部分提的不多
资料很丰富,也很具体,作为观众受到了重创,但艺术价值也就一般吧。
2022年5月7日,AsianFilmArchival。素材还蛮丰富的,对人物还蛮多维度的展示。对延安时期的文艺圈和5670年代你懂的那个时期的文艺圈的展示还蛮有意思。前面有条评论说的蛮好,身体健康和强韧的精神确实是捱过很多艰难时期的关键。
“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
资料丰实,详略得当,喜欢Louisa的纪录片,要多看。
hku黄丽松讲堂放映导演来映后。
「你現在瘦的啊,但是你的骨頭沒有少一兩。」——牛漢
港大放映,LouisaWei过来映后谈。朋友之前问Wei“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否有政治隐喻,得到肯定回复。Wei表示有努力让每个人物voices足够平等。一手材料很丰富,来自萧军的原声访谈、演讲,家人、朋友的采访,学者的评价等。Wei在讲到萧军说,他是难得的经历60-70年代却没有背叛家人而幸存的作家,纪录片里也评价他是“蒸不熟煮不烂,精神顽强”,有不畏强权、难做顺民的“东北胡子”特质。mao延安时期对他的建议“不要绝对性看问题,要发展地看问题”许是有影响。希望有机会去美国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看看这些一手材料
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