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AlanParker的系列电影中,我翻译的是这一部。比砖头还要厚的台本,我从头到尾通读了起码两遍。
9.0/10。FUCK!配乐带劲,演员牛逼,节奏暴烈!导演手法虽较为老套却像看得像摇滚乐一样带感。通篇无尿点!画面之下尽显更各种强烈冲突,处处都是高潮,处处都在爆发!仿佛整个密西西比此时就正在燃烧!!!!!!!
小镇上失踪了三个孩子:黑人与犹太人(不是简单的whiteboy);而生活在这样纯朴的小镇上意味着嫁给你高中时代的sweetheart然后用余生来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错。想想看,阿希礼和巴特勒船长也曾经在这些人群中。这就是X所说的whitedevil,苏珊娜所经历的密西西比之夏,斯蒂芬金几乎所有的恐怖小说。
黑人的灵歌总是听起来特别空灵却苦难....我理解种族主义者的态度和想法,我也相信平等民主和公民权利,只是凡事变成了狂热状态,那么离结束也就不远了。
三K党迫害黑人的历史时期为背景。俩FBI探员设定一文一武,一个性情一个理智。吉恩·哈克曼和威廉达福演得都很好。电影整体气氛都比较压抑,但结尾转变过快。正义来得越简单轻松,也就越廉价,让前面的铺垫失去意义。《真探》《冰血暴》应该有参考这个片子。三星半
片子很现实,同时又很戏剧,挺好看。“绿魔”威廉·达福年轻的时候也很清秀,远看像达蒙;科恩的老婆年轻时也很漂亮,可惜很快就变大妈了。还有不少熟面孔,《飞跃疯人院》的小伙子,《全金属外壳》的教官,《土拨鼠日》的买保险的……
一部带着些死磕惨烈味道的电影,明知过程将会崎岖坎坷,甚至带来更激烈的冲突。影片正是从一个侧面,一个事件,给观众带来了那个时代全景式的感受,唤起更多人从社会痼疾中觉醒
寻求正义的道路总是曲折难行,最可怕的也许不是被压迫,而是习惯并认同了被压迫的状态。本片在冷静全景式的镜头下隐隐有种不屈的力量,一直在慢慢酝酿,配乐和不断燃烧的黑人家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进而带动着情绪的不断累积。作为故事推进的手段,既贴合剧情又情绪饱满。
鲁帕特十分同情皮尔妻子的遭遇,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尔的妻子渐渐对鲁帕特产生了感情,这让鲁帕特和艾伦看到了案件的突破口
到了今天,ISIS的恐怖主义同样把暴力和仇恨诉诸伊斯兰国和古兰经。杀人的从来不是枪,而是拿枪的人。当道德和法律均无效用时,人类只能用暴力抵挡暴力。AlanParker的影片在剧本打造上从来都是起承转合的典范,观众的怒火与片中人同步升温,合理的情节铺垫轻易地获得观众的共鸣,又一经典类型片范本。
Hackman就是怒!McDormand当年貌似美女
豆瓣上居然才这么少人看过这部电影。摄影无愧得奥斯卡,虽然也有着白人拯救世界与情节过于戏剧化的时代印记,不过对一种充满历史感与社会学意味的对南方黑人境况的再现与悲剧渲染却已超越后来许多描写种族关系的影片,散发出强劲的政治感召力。
借小孩失踪事件讲述美国六十年代种族对立,前四分之三基本是很压抑的状态,被燃烧的房屋,被吊起的黑人老爹,被殴打的科恩嫂,FBI在与三K党地头蛇的对弈中全面落败,直到哈克曼发飙,后半个小时才复仇成功,但也算不上多痛快,和那段历史一样伤痛始终存在。哈克曼和达福一松一紧,按理应该是适合的搭档,但呈现效果一般,导演也没致力于打造经典拍档上,这点比较遗憾。
震撼WalkonbyFaith
原来有好多明星,还有科恩哥的老婆。
其实南北战争之后,表面上奴隶制废除了,其实黑人并没有享受到多少人权,坐公交,去餐馆,上学都白人分开的,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马丁路德金的带领下,黑人在追求自己权利的道路上取得重大进展,但是除了几个极端州之外,密西西比就是其中之一。受害者的家人曾说,除非你能够在法庭上给他们定罪,负责查清案情也是徒劳。美国的宪法所赋予的权利“人人生来平等”,是通过血淋淋的案件推动的。
案件背后,是区域性的肤色斗争,有了仇恨,何谈妥协。好久没看这种老派又干练的经典美国电影了,双男主查案,夜景长焦配上紧张的鼓点,节奏感拉满。最惊喜的莫过于年轻魅惑的科恩嫂了,居然也在银幕上楚楚可怜过。
好看,步步为营一气呵成,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暴虐残忍和联邦警探的霹雳手段,欲扬先抑,有如复仇片一样爽快
曾在一本回溯1960年代全球民权运动的书里,看到片中涉及的失踪案件,没有太多细节,一笔带过。人类的历史有太多这种站在远处看,不过是一个插曲、一段变奏的故事,只有深入进去才能发现它们的意义,从某个侧面看清事件/人性的复杂性。如果只是抱着一个定性的新闻看,那只有被牵着走的命运。anyway,总有人跟你说,命运哪有不被牵着走的。在臭水沟里就得用臭水沟的方法解决问题,听着很解气,很符合观众嫉恶如仇的心理期待,也很能反应人这种生物始终是危险的,带着刀刃生存。
双男主在“理性/冲动”的姿态对立以外,又设置了“不拘一格/因循守旧”作为更根本的人格对立,前者的转换恰恰建立在后者的不变之上。情节间并非单纯的因果导向,同时着重表现四处弥漫着排异气息的“小镇氛围”和根深蒂固的集体性种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