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hPYIFF#回顾。南斯拉夫“黑浪潮”三号人物日沃因·帕夫洛维奇的长片处女作。放在今年平遥看,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片子的开头跟《蓝色列车》简直一模一样哈哈哈哈。我现在特期待张大磊看了这片子会说啥。影片的主角由中国观众的老朋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大明星“老虎”巴塔出演,讲述外号“阿尔·卡彭”的前黑帮分子入狱六年后回归社会,立志做个好人,却被两伙黑帮争相威逼利诱再度入伙,并因意外卷入警察的围捕行动而被击毙的故事。帕夫洛维奇的镜头灵动,很多运动镜头的调度相当有想法。按照映前塞尔维亚学者解说,影片的主题是“一个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他自己,而是取决于其他人”,片中“阿尔·卡彭”的处境也可以看做是南斯拉夫在两大阵营之中微妙位置的隐喻。
蓝色列车看看人家简洁明了把故事讲了
他回来了,学了一门新手艺。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南斯拉夫时代塞尔维亚影展2021#非主流的前南老片子,骨感而悲凉,发生在寒冷冬天里的故事,一个想要“从良”却被社群嫌弃又被黑帮盯上,结果意外死于非命的悲剧……前南斯拉夫风格的黑帮片,平淡的纪实手法,多少有“黑浪潮”运动的影子,尽管看得出导演有想法但叙事仍欠火候,最后戛然而止的结尾又令人遗憾。ps,男主演擅长“硬汉”形象,曾参演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一场可预知的悲剧。
就,能不能别让我连着几场都看这么穷困潦倒、无依无着的电影。就,给我看点儿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东西行不行。
#4thPYIFF#被学者归入超现实派的导演处女作,还看不出超现实的设计,整体还是现实主义的风格,故事是挺常规的罪犯出狱回归社会的戏码。
21.09.12博物馆三星半最后一个镜头拍的实在是太好了,二人奔向铁轨,火车从远处驶来,驶过以后男主角中枪倒地,随后的👮上前查看,火车继续在雪地上远行,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命案现场仿佛被雪抹去没有发生过,一个曾经名震一方的个体从此结束了没有向另一个方向前进的未来,拍的真是太好了…虽然在人物设定上通过大小阿尔卡彭来试图让故事变得复杂起来,但相对零散且打碎时间线的剪辑并没有让整个故事好看起来,让一个应该是英雄的脸来演一个金盆洗手的黑帮头头也是感觉有点违和。不过燃烧在观众席上的报纸,没有下肢的人在拉起教堂的大钟时一起上下摆动,一个看起来并不快乐的新年,让一月份的南斯拉夫看起来还是挺冰凉刺骨的。对于囚犯来说,从监狱出来的那一刻,这个已经发生巨变的社会对他而言依然是一成不变的,可悲,可叹。
人不停續的為自己的歷史所壓住,在漫漫長河中向下沈溺,死亡真的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嗎,從某一種意義上講,死亡是輕盈。是脫去沈重之歷史的羽化。而我想,加謬所言自殺是唯一嚴肅之問題,在於死亡的時機擇選的嚴肅。
命运摊开五指山,对靡靡众生说,你永远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补记,20201019平遥。
于平遥。想重新做人的悲剧。
开头看似和主要故事无关,却说明了影片讲述的其实是千千万万个阿尔卡彭的故事,引发人们对于囚犯求职的社会问题的思考。男主经历了六年的监狱生活后刑满释放,本想过上正常的生活,欢迎他的却只是原来的那群犯罪团伙,似乎没有人愿意看到/期待他的转变。男主和女主的悲剧都是注定。都说普通人想变成“天才”很难,殊不知“天才”想变成普通人更难。
洗白好难,重新做人好难。
21-09-1212:00@CNFM
65/100驮着被点燃的稻草,毫不知情地走进枯干的树林。
沉闷而压抑的叙事节奏如同无法逃离的命运。边缘构图暗示着男主边缘化的生存状态。球门网和工厂玻璃象征着命运的牢笼,让人无法逃脱。圣诞节教堂内的漆黑暗示着男主压抑孤独的心理状态和处境,他照镜子自我审视,摇晃的烛光暗示着内心的动摇,同时也是他必须抓住的微弱希望。墙上的圣像暗示了他内心的忏悔,希望改邪归正。但没有人给男主一个重新工作的机会,曾经的朋友也想再次拉他下水。自己的名号也被一个年轻人用来继续作恶。终于为了生存,他再次偷了东西,再次坠入了黑暗。虽然回归,却再也无法融入。最后瞎子为他敲响了命运的警钟。就像特技车手只能在舞台中飞驰,始终无法逃离舞台的藩篱,最终被飞刀刺中。男主想要登上逃离命运的火车,却倒在了最后一步。和片头的火车形成了宿命的轮回。正如片头预言家操纵命运的双手,所有人都无法逃离。
#PYIFF2nd短小精悍,黑色幽默,现实主义。坏人想改邪归正,咋就那么难?感觉剪辑有点杂乱,好多角色到最后我都没分清。(但看完伊比利亚以后觉得这个强多了
永远无法达到的改邪归正,环境将个人意愿碾碎,看似在挣扎,似乎有希望,却是海中滴水般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