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看的柏林电影节世界首映场,德国观众看完都懂的,哈哈大笑。提名欧洲电影奖最佳处女作,入围柏林电影节“德国电影视角”单元,镜头语言丰富,尴尬与幽默恰到好处。另外,影片在语言上的运用恰合对德语和法语使用环境的刻板印象:)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903404/
颜值呢?故事内容呢?
神秘主角在北法乡村经历与女邻居的暧昧、同小伙擦出恋情,也出入于杀人犯躲藏的森林,但影片过早揭开主角的负罪感和创伤背景带来的悬念,让观众对角色产生同情而非与其共同遭遇不安。影片富于象征和交叉引用,并点缀以全景展现的文学场景和类似艾美丽风格的童话世界这些联想片段作为形式和色彩游戏。
法国小镇神秘德国男子的故事,拍得有些实验色彩,两条感情线一前一后看似浪漫爱情戏,内里却是伤痕过往的再修复,不少戏居然尴尬感爆棚,问题是男主角纠结的情绪对于观众来说在最后一刻都显得莫名其妙,终究还是导演对于影片定位的矛盾。★★★
小心“湖畔的陌生人”跟你拼命。拍摄在枯燥和花里胡哨之间摇摆不定,用70分钟来东拉西扯各种挖坑最后10分钟一铲子填平,同志电影这么拍是在找死啊——你能保证观众有耐性撑到最后吗?
无聊无趣无意义。
莫名其妙的情绪,莫名其妙的故事,当然没有前因后果,更像是一次行为艺术。
那种奇怪的电影,尴尬与幽默恰到好处。导演喜欢玩,有点儿意思。[B]
精神不好吧,每一个不能好好讲故事的导演,到底心中有多么苦闷,需要用拍电影来损人利己。够了!
为什么只要沾上法语的电影都有点神经病的元素,开场小孩展示的呼啦圈的一百种玩法,看完我不知道男主什么心情,反正我是彻底蒙B了。
平淡中有意外又富于诗意,诗意不仅来自一些情节的设定及主人公精神世界的层层释放,更在于所有的暗线都没有明确的来由也不指向特定的结果,这种对逻辑的切离和对因果的有意规避使电影走向了一种开放,而这种开放看似是对剧情的翻盘,但我更愿意认为这是对生活更高级的模仿与敬畏
我只看出了尴尬,没看出幽默,德国人幽默我不懂!
开场的孔雀加旁白想到马克,后实验味道渐渐浓厚,滤镜变幻与内心的联系,主人公单独时镜头语言的多变,女孩想象妈妈为男主做蛋糕时的音乐场,男主最后自己不断重现凶案现场,这些都与多人戏的写实手法融合的很好。
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讲了一大堆,玩凶手在哪里吗,同志感情支线也讲的支离破碎,以后少玩这种实验吧,观众的耐心是有限的。★★☆
601。自己主张留住的人在校园进行了大屠杀,和自己相恋6年的男朋友也分手了,所以换了一个地方生活加了一个新的男友,但又活在自己的内疚当中。
什么鬼呃,字母透视还蛮有趣的。
我笑死,神经病吧。
闷但是好可爱
看的想打人,作死
真的不知道在说什么,16年最差的LGBT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