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国家级的高质量声画,沉浸式观影体验,仿佛亲身游历一战前、一战和二战之间的该国风光人文变迁。三角恋人物关系细腻但不冗长,点缀了民族史诗视角下个体命运沉浮。
诚意之作,今年电影节最佳~
3.0
片子三星半,这个人的意义感觉值得一个四星推荐简单但是支线收缩、抓住重点的人物传记,最大的感受可能还是理解了一些为啥当初要叫自己白罗斯。PS:查了下居然去年在北二外给他立了雕像,以及居然有按名字命名的著名大学,哇哦。民族真的神奇,要认真研究一下再去那边看看。#siff
2021SIFF最后一场#
电影节失水准之选,踩雷!老套的剧情和运镜,滥用的配乐与各种剪辑花活,让我以为在看国产革命剧,今时今日还有这么土的视听语言,白俄罗斯电影人要加把劲了……
本年度SIFF看过的最佳~已经对🇧🇾的历史产生了兴趣
#SIFF24#这片和2019年亚美尼亚推出的《马刀舞》,以及中哈合拍的《音乐家》一个性质,可以算是一种后苏联国家“民族文化寻根工程”。不可避免的黑苏。作为一部宣扬白俄语言文化的影片,里面很多剧情,感觉要能听得出俄语、白俄罗斯语、波兰语之间的差异才能完全看懂,反正我是不行。
白俄罗斯诗人库帕拉的人物传记片。涉及到他早年的成长,与两个女子的爱情以及晚年受到极左排挤打压时的悲剧结局。导演手法一般,稳健成熟却缺乏亮点。
#SIFF2021#下次我们去白俄罗斯吧,我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PS.想起来上次战争与和平解读会里,有人问,要是托翁或陀思妥耶夫斯基活到二十世纪会如何记录一战二战,我觉得这个电影多少也在一定程度解答了这个问题
SIFF24最后一场,明年再见吧
人物讲述生动且诡异,主角实在太让人遗憾了,影片说的是人民信仰方面的题材,因此对拿诗人作为标题太让人遗憾,糟蹋了诗人这个称呼。剧中女儿太爱了!人格光环巨大,男主简直是个垃圾。
2021上影的最后一部,163分钟前面1个小时体感略难熬,库帕拉的诗写的真好虽然是白俄原文翻英又翻中,结合隐喻也体会到了写诗的情境。
更关注的是time和poem的平衡。好想知道街边拉小提琴的曲子是啥啊
#SIFF2021@百丽宫陆家嘴中心奈何以富贵文字,坏我土俗
SIFF2021@百丽宫陆家嘴中心人不能一直活在恐惧中anti-dictatorship
被低估的电影节佳片,充满着斯拉夫民族的浪漫与热血,展现了白俄诗人杨卡库帕拉起起伏伏的一生,不知道是不是有所删减,有些片段感觉连接不上,剧中有很多很多的隐喻,但是一遍看得很不明白,希望能有机会多看几遍,死鱼诈尸真的把我吓到了。
#24thSIFF喜欢!诗人气质,各种意向搭配帅气逼人的演员,怎能不爱!
#SIFF21最后一场我爆哭
#SIFFNO.12大屏幕和电脑看完全是两个感觉…太棒了。古人说,家国不幸诗家幸,那如果诗人被捂住了嘴呢?看得直叫人流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