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中国电影史上少见这种基调,的确是。但是从文学的角度,上世纪30年代并不缺少这种基调,民国乱世,30年代是文化繁荣的年代,繁荣,关键是文艺作品的指向都超越了民族与政治派别,直接指向了人的存在,基本与当时世界文化思想发展是同步的。可惜好景不长,至今断代。
意识上也太超前了!!!中国电影人太让我感动了!
居然有那么一点点新浪潮的影子,太潮了!结局走向也是出人意料,非常适合改编成舞台剧,还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挖掘(PS:金焰堪称民国彭于晏呐)
逃犯最后那句:“你总算是逮着我了。“是对人性的绝望。非常牛逼的noirfilm,那个年代的场景服饰看着各种酷,探长这一角色非常像《历劫佳人》的奥森威尔斯。
在那个年代算很牛逼了,故事真好,金焰的造型好潮啊……以及大概因为是第一部有声对白片,画外音很恐怖,金焰一直笑一直笑。。笑到我毛骨悚然
接近是看过最早的国产片了,里面赏格是民国二十四年的。还不错,虽然那个年代的电影对话和动作都有明显的舞台腔,话剧感很浓。男主是着实可怜,但纵观他后面和警察接触也没陈清、诉苦、辩白,老实得有点奇怪。警探是着实可恨,见利忘义反噬恩人。结尾剧情很像某部苏联片,女红军押运帅白匪,独处时产生感情,获救时就回到人间法则。
标补。竟有一丝新浪潮的气韵,画外音的延宕,密集的鼓点声与人物状态的共振,后半段的大景深与先锋性的心理叙事,都指向着一种虚无的存在主义焦虑。吴永刚无愧为一位伟大的“无边的现实主义”者,其以一种现代主义式的反讽与虚无反叛着当时的民族主义热潮。如果说前半段的追逐/逃亡还带有一丝美国默片喜剧的特色,那后半段则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存在主义般的世界,一座孤立的、封闭的荒岛,一个隔绝着阶级与政治的“无地域空间”。两位男人——侦探与罪犯在孤岛中上演的困兽之斗更表现出一种如宗教般的形而上感受。那是如同伯格曼影像中的对灵魂与上帝已死地深切诘问,是最为纯粹与凝重的现代主义。难以想象这竟然是1936年的电影。
联华公司第一部对白有声片,从中可见金焰为代表的无声片演员的表演方式之转变,无声片不要求演员的台词功底,因此金焰等演员的国语并不标准。只可惜,阮玲玉如果前一年没有自杀,一定能有有声片留存。居然使用了动物演员和水下镜头。
联华第一部有声片,鼓点的配乐很有特点,金焰和章志直的笑声也相当魔性;金焰扮演罪犯,章志直扮演警探,有意混淆道德评判;1936年的孤岛,时敌时友的两人,站在同一生命线则为友,遇到利害冲突则为敌,谁说不是历史寓言?
猎狗追兔子,不幸的是侦探和罪犯都身陷孤岛,除了木桶里有限的淡水,一无所有,两个算不上深仇大恨的人,原有的追捕关系随之失效,剩下的就只能谈谈人性了,侦探请求罪犯杀了他,这是不划算的,两人等死总好过一人残喘,家破人亡的罪犯好歹算个胜利者。
1936年…这电影简直超前时代一百年。好吧,吴永刚和费穆是中国早期让我最想给跪的两个导演。
早期有声电影,即便是后期配音,收音状况也只到勉强能听清的地步。意识较前卫,凶案追逐连接到孤岛模式,直击人性黑暗面,有些「连城诀」式的味道。海潮拍岸声和苦乐杂陈的连续笑声中,剥离掉二元对立的好坏判断,呈现复杂多维的善恶,最终只余枯枯白骨。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修复版(音轨有瑕疵)。片头非常惊艳,大浪淘沙,独具匠心。同时也直接点出结局。演员表演和蒙太奇剪辑仍带有默片时代的夸张感(尤其是狰狞的表情),台词写得很差,作为有声片在技术理念格局层面无疑比西方落后太多,不如拍成默片。摄影很好,挖掘人性关系主体深刻
述: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认识自我本身,坦然的面对它,因为这是人人都逃不过的原罪…如果我们活着,那我们就是敌人,可如果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显得太过荒诞而可悲的是,只要还有人存在,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停止,无可避免在死亡的骷髅面前,一切都显得平等,而死亡的镣铐也将他们紧锁,他们看起来是一样的,那么深前,那些追求和对立的矛盾都是些什么呢?实际上,他们俩看似对立,看似一黑一白,实则他们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两种价值观,让他们走上了对立面,这是生而为人和社会生活的困境…人世间的利欲会将两个毫不相干毫无瓜葛的两个人变的仇恨,这部电影揭示了太多,人类所谓的理性,不过是利己和冷血的,是有弱点的…述爱了爱了天
金焰那个年代改国籍是真猛放现在也是个帅哥
仿《贪婪》;中国电影第一部有声对白片?片头蛮好,演职员表浪淘沙。可收
是那种有余味的电影。一个杀了奸夫的水手,奔波逃命,虽每日思念着自己的幼女,却再也踏不上那个到处充满通缉令的陆地,而好巧不巧的是,追捕他的警察竟上了他所逃遁借以维生的船。互相认出,捉拿归案的时刻,船却触礁。水手阿龙救了警察,但两人都流落荒岛。阿龙自认和警察因为共患难成了朋友,并把最后一口水让给他喝,但在看到救援船影的那一刻,警察却用石头击打了阿龙的头,把他铐上,想为自己未来制造一个千里追凶的神话。没想到的是,船并没有看到他们,最后二人均成了白骨,身边的木桶也同样朽烂。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警察和凶手,阴险自私的和质朴勇武的,都归了平等。只有海水在那里一遍遍淘着沙子。万物都归了虚无。如水手阿龙对天呼喊:“我有老婆孩子,为什么要我死。”而彼时只有海风吹过。
吴永刚确实牛逼啊!一个美工,处女作是神女,现在想想就头皮发麻呢!36年搞出浪淘沙,既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警察与小偷,又有存在主义等待戈多禁闭之感,还有一些黑色电影之感,可这些文本在1936年还没出来啊或是未成气候,你说吴永刚得有多牛逼!片头用海浪冲刷演职人员表。阿龙在船上对家人的憧憬,结果意外发现姘夫,失手杀人,然后东躲西藏,阿龙被现实折磨的苦涩刺耳的笑声。侦探使命必达的执着。两人孤岛生存时,阿龙的善意等,都是人性。所以说,这部电影从立意到形式,都有创新,都有突破!
很特别的尝试,但稚嫩又生硬,算不上成功。
中国30年代的异数和先锋,虽然影片还稍显稚嫩生硬,但是构思,象征和声画运用都是那个年代的出彩,与流行的恋爱加革命或者家庭伦理大相径庭,更多的关注于对人性的挖掘。两个陷入孤岛的人,一个是犯罪的水手,一个是警察,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