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证明,40岁的女人是争不过20岁的女人的——哪怕她真的很有才华。这世界是男人主宰的,男人们宁愿拉低自己的智商,也要相信和同情那些正值20岁青春年华的女人们。
11.24三个女人一台戏,两个稳重一个急,投机蒙骗耍嘴皮,拼上一切当奴隶。社会怪异的价值观之所以能够不断传递就是因为这个社会从不缺少野心家。被利用的爱看来多么凄冷。成功只是社会大学的毕业证,是极具破坏力的改造。小心备份你心的初稿,终有一天会发现,这才是你想要的。
影片结尾的一幕太让人印象深刻了。数面镜子堆砌出成千上万手握奖杯骄傲着微昂起头的少女的身影。“没有哪个行业需要如此专业、渴望、野心及牺牲”,她们为了光荣与震颤费尽心机,但是到头来,总是同一个故事在重复上演。她们都是同一个人,她们都只需要是同一个人。
1这应该算是文学作品;2今天只有话剧和电视能翻拍此作,如今的电影是无法实现的;3“剧院剧院”台词原来出自这里;4比起其他作品梦露在这里更美;5此片主题多次被援引借鉴至今天各影视作品里;6本来看了一半就吐个槽准备休息,可大半夜的没忍住还是全看完了。准备看第二遍!
最难忘的当属也只剩结尾一幕了,整部靠对话衔接而成的电影反而到最后这种静谧时刻才焕发光芒,为之加一星。你别顾着捧金杯,你转头放眼看看那些黑暗中沐浴光的女人,似乎更像不见边际的复制品在成批生产。你说,那都是镜子里的自己,其实,那是无数个将要替代你的你。
这么平庸一片儿,当年是怎么14项提名打败《日落大道》的?两星给贝蒂•戴维斯,一星给玛丽莲•梦露
1.影片告诉我们要成功就要做到一下几点:善于伪装和传销自己、卧薪尝胆、挑拨离间、做好功课、不择手段等;2.人的一生都在想要得到和得到两者之间循环,得到之后才发现只是把自己的肩又压低了一些。
梦露首次亮相惊艳死了
很理解margo。bettedavis演戲實在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三个女人一台戏,必有一个心机婊;都不是什么正经人,还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从惹人怜爱到恨之入骨,伊娃真正演绎了什么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幕故事结尾,新的故事拉开序幕,这故事还在延续,循环往复的收尾点睛之笔;好莱坞果然看透人性。4.5/5
那时候的电影剧本好重要。
戴维斯不输K赫本
简直是个鬼故事,故事与明星的最佳结合,分给梦露的角色简直让人不要太难过。贝蒂·戴维斯把女演员的神经质与边缘感表现的太精彩了,安妮·巴克斯特的男孩子气成就了蛇蝎美人的危险诱人,不过重点是,margot不该如此傻白甜的对一个来路不明的粉丝如此亲切,这究竟是自信呢?还是世界正在下沉呢?
获得创纪录14项奥斯卡提名,卡司强大的黑白老片。剧情不算新颖独特,但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讲故事能力和贝蒂·戴维斯、安妮·巴克斯特两位女主的绝妙演技。台词深刻,结尾的镜子一幕十分经典,而梦露的龙套出演也算惊艳。影片不仅大胆揭露了演艺圈的弊端与内幕,所呈现的"成功之路"实属无国界的讽刺。9.0/10
《彗星美人》是隐喻好莱坞甚至美国弊端的佳作。
在现在这个社会看来,你如果真有才华,手段如何似乎没有人在乎,艾娃最终还是没能沉住气,对凯伦说出了心中最隐秘的欲望,其实段位更高的应该是强迫症到让自己都认为自己没有野心,完全把自己从内到外的改变。
超爱贝蒂戴维斯
啊,太慈悲了。跟《日落大道》相比,它不够蚀骨。Margo走下神坛走向心智通透的爱人与句句箴言的朋友,全身而退。永无止境地贪恋巅峰是会侵蚀人的骨血的。这里有的是野心,千千万万个野心。永远年轻,永远向上。所以它强调的是年轻与皇冠的关系,这故事会不断重演,但不再新鲜。
一个明星的诞生,后浪在演艺圈上位的故事。一代代美人如彗星般登场和落幕,野心是通行证,谎言是墓志铭,循环往复的勾心斗角跟今天并无不同。梦露惊艳亮相演了个自己啊~~~~
曼凯维奇兄弟。哥哥赫尔曼编剧了公民凯恩,弟弟约瑟夫则导演了彗星美人。两部影片的共同特点:以旁白插闪模式追溯欲望无限野心爆棚之个体发迹史,并以其名冠片名。今天看来,此类传记体叙事的问题还是有些明显的:各种负面性格集于主人公一身,周遭亲友同事,虽然也有善妒易信之类的小缺陷,但总体而言属于品性良善之人(除非是来自报纸专栏),等待他们的,或遭蒙蔽利用,或被无情抛弃。……很显然,过份追求警世而集中火力孤独一支,难免陷入二元是非之俗套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