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是越剧唱不到的绍兴乡下世情。风景拍得很亲切,眠轿也是。衣服型很正,观感舒适。里面有一段翠姐姐里外不好做人的戏,她婆婆摆脸冤枉她偷绸布,把翠姐姐气哭后真相大明是小姑拿的,她公公又说一点小事不要让家里不和睦。他家的事让他家的人把话说完了,绝。即使这样受委屈,翠姐姐仍是不好抱怨。因为她身边的所有人就为人品质来说都不能算恶毒。可压得她日子仍然不好过,做媳妇的本质是做奴隶。
对于江南一带,特别是浙东一带,尤其是萧绍地区人民来说,绝对神作
每年过年都要跟着妈妈一起看,随着年纪变大,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了。这部莲花落讨论了重男轻女的陋习,虽然没有真的给出解决方案,赞颂的还是温顺的女性,但里面的阿莲已经有了“女权”思想的萌芽,最喜欢听她踩白菜怼她妈妈的那一段了
绍兴戏,很好看。唱腔也好。比越剧好懂多了。印象最深的就是翠姐姐有一次好不容易可以回娘家了,出门不小心踩死了一只小鸡……然后好不容易真的回家了,哥哥心疼,想杀鸡给翠姐姐吃,嫂子抢鸡的片段。太真实太生活化了,记得我妈我姨她们看的哈哈大笑。现在发现,绍兴话跟上海话差不多嘛。
不评分枉为绍兴人(祖上
小时候看这个戏只是单纯觉得好气啊,每个人都在故意为难翠姐姐,仿佛全世界都要与这个刚过门的媳妇为敌。现在再看这部戏,发现“新媳妇三年不能回娘家”这个规矩极度简单粗暴,就是为了让新娘嫁出去后不再恋家,与老家的亲人朋友彻底断掉联系,毕竟那个年代没有通讯设备和网络,只要在物理上把新娘跟老家的关系隔绝,新娘就只能绝望地委身于新环境了。简直就是一群人贩子!当别人看得津津有味,觉得故事的发展理所应当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无法直视这个戏了,体会不到丝毫的快乐,只有无尽的难受。
刚跟奶奶在电视上看的,演员的表演都非常赞,还有点批判传统的意思?
主要配唱的是绍兴小百花的越剧演员陈飞和吴素英。
当年我好像是在诸暨电视台看完了这段戏。
他们日本人一定是听了翠姐姐的故事才回去拍的猶山节考!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翁仁康把绍兴莲花落唱到了农村角角落落,我外公七十大寿时,徐传化和曲艺家协会合作,到我外婆家前的空地上搭台唱戏唱了三天三夜,当时刚读小学的我一直被寄养在外婆家,昔日热闹的场面至今难忘。
b站有。看《大年三十2001版》的时候看到的。四年不让人回娘家,那时候的女的太难了。婆婆媳妇就跟上下级一样
每年都会看几遍,每次感觉都不一样,小时候就觉得好看,电视里的话和我说的话一样,现在看这个,站在那个年代的角度去考虑,为什么老祖宗的规矩是三年不让回娘家,我个人观点啊,应该是那会儿山区里条件不好,怕嫁过来了受不了苦,回了娘家就不回来了,毕竟三年时间,新婚夫妻都不能出门,快一点的孩子都两个了,慢一点也有一个的,这样就把媳妇绑在夫家了,也不会跑了,这样对女方是很不公平的,三年见不到自己的娘家人,尤其是那些在夫家过的不好,受了欺负都没地方说,但话说回来,存在即合理,毕竟是旧社会,就像那会儿见到皇帝和当官的还必须要下跪,在我们现在看来同样很不合理,只能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好好珍惜当下
哪个绍兴佬没看过?
其实挺有进步意识的,平水啊,多熟悉的地方,舂年糕,用脚踩腌菜,乌毡帽,乌篷船,太老绍兴了。小姑子教育姆妈的时候真痛快啊!吕静真的是文静的美,也是那种父母喜欢的类似刘涛的长相,但是吕静演技比刘涛高。
家乡文化潜移默化的天然亲切感
真的有,而且只有两集,我印象里不止啊。奇怪。
竟然是九十年代的剧了,我怎么记得是小时候看的?后来想起来,我小时候看的是绍兴莲花落的翠姐姐,不是越剧来的……
回次娘家太不容易了,幸亏家里男人疼她,小叔叔也敬她。
越是故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