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雾看花——一个时代的碎影流年。
到尼德兰之后几乎所有的喜怒哀乐都由于在这里看到了出国前骨子里最热爱的东西被眼泪激了出来,周五晚上四面八方涌来的西方聚会音乐都被盖住了。84年的人不怕镜头。工厂的文艺晚会,新疆的婚礼,苏州的幼儿园,学京戏的少年,最后以年轻气盛的吴文光《广陵散》戛然收笔。
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嘉定县娄塘乡、大世界、大隆机器厂、上海戏曲学校、严庆谷)、苏州(玄妙观打鼓道士、青年琵琶演奏家、幼儿园)、北京(北京交响乐团李德伦、古琴名家吴文光)、新疆(吐鲁番、乌鲁木齐、维吾尔婚礼)。多政治摆拍
很好的历史资料。也许是怀旧心作祟,总觉得那个时代透出一股理想主义的气息。
channel4出资,素材丰富(上绵十七工和大隆机械厂工人文娱、嘉定乡村广播和戏曲、中外古典等等)且是不会过时的胶片拍摄,剪到52分钟有点可惜。上海那些群众在老外镜头前特别鲜格格。大世界内景人山人海!转场新疆的飞机画面是中航广告吧..
古琴那里出来的是吴文光(b站,不知道拍摄上棉十七厂是随机还是怎么样,66年6月王洪文在这里贴了他生平第一张大字报
可以依稀看到父母年轻时候的样子,那个一去不复返的年代……
攒底吴文光。
练沪语听力。
校图书馆考古
挺好看的,大部分是上海,有一小点新疆。中国XX事变之前的东西都挺有意思的。
西方视角当然是一个问题,但是本片难能可贵之处即在于其时代,我们较难看到文革前后期对音乐、音乐人状况的特别记录
文化浩劫后的音乐景观
主要是包邮区和囊地。在买一卷胶卷要三分之一月工资的时代,感谢导演给我们留下了这个珍贵历史。有很多活生生的普通人,下围棋的老先生,吃面条的小姑娘,上棉时期厂乐队。。。
太短了,而且难道不是上面想让英国人看见啥就让他们看见啥吗,上海,新疆……中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音乐,怎么不都走访一遍。
多亏了网络
很好看,被弹奏十面埋伏的男青年震撼了。那个时代练习过技艺的人,似乎面容都带着奇艺的柔和。背后似乎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来自时代的苦难。180519
第五颗星给八十年代每个人眼里的光
小猎奇类纪录片,时长有限,内容有限。不过,看到小时候全国幼儿园小朋友可能都学唱新疆风情的娃哈哈,感觉确实是比较微妙的。
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