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新气象,美丽新世界,社会主义的天是明朗的天,姑娘好像花一样,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恰同学少年,河畔街上踏水行,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塔可夫斯基正年轻,风华正茂,吊儿郎当
迷茫彷徨的青年人在街头漫无目的游走那段情绪拍的很到位,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很无聊,用激情和荷尔蒙支撑一种短暂的活力和轻盈诗意,男主的困惑最多,内心独白不停絮絮叨叨,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和周围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天差地别,二十多岁有太多太多困惑苦闷难以解答,为了不落单,最后只好喝鸡汤安慰自己:去生活就够了,我们不是坏人,为什么不快乐一点呢?也许等到他中年以后,空闲就主要靠短视频,离奇新闻段子,爱国枪战科幻片解闷了。人对微末细节的感知力确实是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失的,二十岁游走的脚印和那个年龄一起早已了无痕迹。
那年我二十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那时我们总是晃,用大把的时间彷徨,只用几个瞬间来成长。
时代转型期的迷茫彷徨,善感青年的呓语希望,爱情的柳暗花明,友谊的坚定忠贞,亲情的剪不断理还乱;风云洪流与个人走向的交织融合,谁也无法脱离这个城市的烙印,谁也无法忘怀20岁时走在黎明的街道上幻想飞进某人的梦里心里。
散文街头莫斯科,长诗怀梦惘二十。
庞大画卷
8.5,社会主义青年气象,有彷徨有失落有快乐有实干,在主旋律育人的大框架下整体基调还是很正向的。胡茨耶夫跟卡拉托佐夫相比,没有那么复杂的长镜头调度,他更强调一种纪实性,电影有很多展现苏联年轻人娱乐生活的桥段,五一游行、跳交谊舞、看冰球比赛,这种生活化段落通过写实的镜头记录下来,其实是非常具有影像价值的。电影非常强调与二战的勾连,特别与卫国战争精神的勾连,几乎每一个苏联家庭都有家庭成员在战场上牺牲,没有卫国战争,没有苏联,这套价值观是不容被抹去的。
音乐挺符合我的品味,可电影的每一句台词,说出来都像是在读政府工作报告一样的死气沉沉。
CD21136
苏联迷惘的一代找寻存在的意义。当23岁的儿子用意念和21岁战死沙场的父亲相见,父亲的寄语感人至深:“再见了,孩子。随着年岁的流逝,我们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你在长大。我把我的祖国交给你。我用绝对的忠心将我的祖国交给你。你也要保持你的责任感和良知,做个清清白白的人,明白吗?”
生命终止于21岁的父亲不能解答23岁儿子的生活难题,只对他说:“我羡慕你。我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去莫斯科的街道走走。”此时父亲的战友已在门口等他去赴一场已成定局的牺牲,可镜头一转,他们却没有进入致命的树林,而是走进了莫斯科清晨的空旷之中。窃以为影片结尾升华得过于潦草,而临近尾声的这一幕和开头一来一去的三人行镜头对照,却串起一切不可逆转的遗憾与或将化解的担忧。即便是告慰,也足够让人一场哭。
苏联迷惘的一代行走在闪灯的全湿马路上
开场的镜头,和大雨过后的镜头很美,很有诗意,青春年少时的青涩,朋友之间的情谊,是这么的让人感动,年轻时候的老塔很帅气,苏联美女真漂亮
这才是青春片。摄影很不错,封闭空间制造的临场感很强。谢尔盖“跟踪”一场戏拍的很棒!80min左右,谢尔盖大量行走的镜头,辅以诗意旁白。
神作。时代画卷,还得是苏联电影。太舒服了,长达三小时,但丝毫不生厌,因为调度和剪辑实在太精彩。前半段很精彩,中段有点疲惫,后半段又封神。跟父亲告别那段颇有老塔的神韵。苏联电影永远滴神
有时候觉得苏联片子话都特密但是确实也有意思不觉得话痨
画面没的说,游行追女孩那段很喜欢,另,老毛子居然还会拔火罐
165minDCP
画面足够美,一帧一副画,但无可非议结构好散,至少对我
1、看这片首先得有耐心,就像一长篇散文,得静静地全部看完才能感受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2、没有战争,没有革命的青春,什么是最重要的,最值得认真对待的?3、曾经以为友谊不会变,曾经以为爱情恒久远,但是仿佛就在一夕间,一切都和想象的不一样了,成长就是接受这种不一样。4、土豆这个意象用得很好。5、相比这个导演,更喜欢尼基塔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