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算多么制作上乘的纪录片,设定代入的角度,剪辑镜头机位,探讨话题都是老生常谈,但好在有几个出彩的人物穿针引线,比如颇具争议的DAVIDCARR,他内句“媒介不是信息,信息本身就是媒介”的领悟还是挺能让媒体人深思的,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肯定是继续共生下去的,谁生谁死本身就是伪命题
"我很鄙视不用twitter的同事,他们总在第二天讨论我前一晚看过的新闻";"媒介本身不是信息,信息才是媒介"——新老时报人对新媒体的态度
纽约时报在信息产业转型中面对的危机,传统新闻人DavidCarr代表的严肃写作和新媒体人BrianStelter代表的140写作的拉据,还有大批Bignames的倒掉,Newnames的兴起,是对KK《失控》里说到的,howweconnectdetermineswhatwemakeandhowwemakeit的绝佳例子。Fascinating!
内容很一般,都是老生常谈,但看到传说中的《纽约时报》还是让人振奋不已,andit'sgreattofinallyputfacestonames
电影的结构很散,作为纪录片来说剪辑未免落于下乘。资料非常珍贵,包括Killer上任这段时间的风波、JudyMiller等等。DavidCarr被无限神化了。从个人来说是部有很多触动点的片子,但愿纽约时报不死。
如果我有机会去美国,我一定会买一份《NewYorkTimes》回来做纪念!而且最好是我生日那天的报纸!#没办法亲身经历的事就试着体验一下吧##片源Shared#
始终相信媒体业本身并不会消亡——只要内容存在,对内容的分析报道就必须存在。改变的是将内容带给读者的媒体形式和途径。对新形式的把握和经营模式的相应改变是新媒体存活的关键。纪录片本身也以报道为主,自身观点较为隐蔽,组织结构过于松散。
在国内的媒体大环境下看这个纪录片很有隔岸观火的味道,但是,有关“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生存”的不少观点,平面媒体工作者不得不看。
把整片的事实理解以后拆分开来再用自己的方式组装回去真是强大的植入信息方式。。电影叙事方式和NYTimes要表达的观点皆是。。。比如印象深刻的镜头是镂空的youtube频道纸,和他要表达的论据一样,是个碎片,不能全面支持观点,却给人很有说服力的错觉。。。。。。。会讲故事的人都是人才啊
传统媒介在未来是否能自己养活自己,这个争论还在继续。通过对《纽约时报》这样顶级报纸编辑部的内部运作和工作体系的纪录确实让我们看到了西方报业是脱离政府在不断竞争中发展的,即便今天它真的破产了,也是新闻业传媒业抹不去的历史。
论报业媒体倒掉的可能性。
两位编剧KateNovack和AndrewRossi估计写的不是剧本,只是个具体的采访提纲,有目的性,但观点过于松散,犀利观点却也不时的闪现,像场游击战。《纽约时报》俨然是纽约客们的文化坐标,还有其权威性,就算视频和网络再强大,报纸肯定还会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愿theNewYorkTimes不倒!★★★
讲述《NewYorkTimes》的故事。以上。
以小见大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配乐太多的纪录片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拍摄者主观情绪很多,所以客观立场什么的就不用讨论了,比如这部片子。但无论如何全片都是能够紧紧抓住观者注意力,所以还是很好看就是了。
都是热点:纸媒会消亡吗?是的,在纸媒逐渐消亡的今天,纽约时报仍旧屹立在时代广场。(“你能想象没有纽约时报的世界吗?”)电影结构略微松散,但话题都很有吸引力。好向往的工作。。(Manager的房间里有一副巨大的《公民凯恩》的海报!)
讨论了传统媒体的存亡这个话题。主要以维基解密、推特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媒体自身的经济支持;媒体人的理想、坚持、客观甚至骄傲。相比起来,做纸媒的真的要比做电视的冷静许多。本觉得拍摄得一般,直到最后普利策奖的时候图像和同期声的搭配算是妙手一笔。Mediaisnotmessage,Messageismedia.
这是潮流,没有办法的。
中心点和MoralDecayIssue被无数次地重复,每天读时报的日子,对我来说,貌似是真的过去了.
“weareindependentofthepresidencyandwearegoingtodowhatwethinkistherightthingtodo。”
#27thSundance#美国纪录结构略显松散纸媒需要适应这个世界但愿纽约时报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