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画幅中的独角戏比群戏要迷人得多,超长镜再多都不觉得浪费时间。星空下的升华感充盈身体后,究竟是历史还是梦还是另一个世界,最后都不重要了。
静默之中窸窣,风吹草摇依稀可闻,雅致构图比例,澄澈碧丽摄影,漫长静默凝视中的无限诗意;原是乌有安乐乡,岂闻世外桃花源,浮云悠悠南柯梦,恍如隔世斧柯烂;鞑靼人的沙漠,另一时空的戈多;撇去特写之后的超长镜头,在广袤时空中有永恒的意味。
星空下那场戏是我今年的最美观影瞬间,配乐一响起,让人有种想定格在那一秒的冲动。这是个可以用弗洛伊德有支配欲的父母那套来解释的片子,渐渐的这也不再是一个故事,而成了心理解析,像是一场清明梦,超越了时间,甚至像某种生命的轮回。片子大多数时间处于失语状态,最后十分钟用力太猛。★★★
古典摄影之美,那一抹红绝了!https://kickass.so/usearch/Jauja/
前面一大半是原始的风景展示和主角孤独的身影,后面一刻钟突然又像从梦里醒来(或者是进入了梦?)。我不知道,因为——引用莫滕森“你今天可能没有看懂,但电影的最后十分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可以睡一觉,再起来可能就发现自己的理解会不同了。很久以后相信你还会记得这感觉。”
7分。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更趋近于“桃源”的Jauja。丰茂无定-荒忽洞穴-古堡葱郁三段,古典构图配色。前半拖沓节奏有害整体表达,后半开放性和隐喻性赞,家国没落与现代身份困惑。“焉知非鱼”与“不知周也”的思路,或许东方可更彩。
好坏参半吧。有令人惊叹的摄影技术,以近乎正方形的圆角比例探索广阔的绿色风景。我欣赏它在美学上的独具匠心,但效果往往有点勉强。导演显然是在给自己施加压力。前面又漫长又乏力,尽管最后半小时对绝对虚无的阐述扳回一城,也于事无补了。电影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段失传已久的童话,依靠梦幻般的氛围来营造出一种美感。它是风格大于内容的。
不知道看不懂没耐心我又不是戛纳评委怎么会喜欢这种电影
【沉睡在星空下,迷失在荒芜中;追随流浪的狗,遇见未来的我】本届一种关注单元最喜欢的影片。结局有点画蛇添足了。
孤独是乡愁的梦乡。
方形画框总给一种从窗口窥视的感觉,再加上不是远景就是全景的镜头,观者和这部片子的间离感简直不要太强烈。不可否认取景的精妙带来的很美的视觉体验,但诗意有时也是一种催眠,趋于零的叙事和台词很考验耐性,似梦亦或是现实的结尾给我补了最后一刀。我,看不懂
懂得又如何?
阿根廷版蔡明亮,“找不着北”版老塔
除了美国西部、苏格兰高地,电影里阿根廷荒漠也美得醉人。影片有点《皮囊之下》的调调,一个人的漫游,找寻某种意义,《安乐乡》比软科幻的《皮囊之下》更可感知。结尾狗与玩偶虽与前面剧情有所呼应,导演明显想升华,反而画蛇添足。近景中景远景搭配的构图美不胜收,赞摄影!
#HKIFF#圆角、4:3画幅。极简而诗意的阿根廷电影。父亲草原寻女的故事,到后半段遁入意想不到的转折。视角的转换巧妙,把现实变作意象,把一个故事变成另一个故事。
时间无涯的荒野,深绿浅绿中,阴沉碧潭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愁多知夜长,仰望众星列,误入烂柯洞,芳华己老朽,四顾何茫茫,竦峙丘与坟,投石问潭水,时间又涟漪
正方画幅,构图极致,长镜头里的荒漠悠扬,星空下的沉睡,不是梦不是故事是一首虚无轮回的诗。Wheredidsherunawayfrom?Fromnowhere.结局扔公仔有点突兀。[雨果叔不经制片,还作曲,还设计海报,还翻译剧本台词
Zama方方面面完爆這部片⋯地景的處理、tableau式場面調度算有形,卻也稱不上精彩有神吧,感覺有點稀薄。很多人稱讚的收尾,我覺得不OK⋯
第一次包场……马克一下。虽然看到最后已经糊了。这个电影的画幅是圆角矩形的!感觉逼格很高……
片子简化到全程分心于视听也无忧有脱离叙事的可能。因为,所有都很简单…全篇的定镜头,只起连接作用的剪切,甚至俯仰来回切换的镜头角度也怀疑只是地势起伏不平不得已而为之…似乎是去掉了所有意义,途中的各种遇见没有被处理成奇观性的发现,也只是自然融入推动着往前,好像是必然会经历这么一站。于是寥寥几句台词像是人昏昏沉沉里注入的声音,给予了些刺激性,于是昏昏沉沉地被牵引着。第一次出现配乐在一小时十多分时的星空场景下,出现一种类似亲密、柔软的东西提供了继续下去的能量。第二次配乐到了结尾。老妇提供了新的解读可能,然后在醒来的ingo身上明晰。这次配乐重新荡回梦里。昏昏沉沉。看完才想起片名“安乐乡”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