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一战洗礼后,年轻军官退驻加利西亚边远小镇,像天上掉下的林妹妹,瘦削粉嫩又敏感,在旧秩序消亡的前夜体验东欧丰盈的神秘气质,带着一个新人的好奇享受平凡日子里的闪光点,寻找精神的皈依之所。整个故事是人文和兽性间的一场挣扎,每个角色都是耐人琢磨的迷象,但导演的手法又是冷静克制的。施于别人的终会自己收受,即使不考虑kamma和主观恶意,死亡依然是终极的equalizer,也因此而让人神魂颠倒。七十年代波兰的遗珠佳作。
奥尔基尔德苍白脆弱的面庞,抑郁但闪烁的双眼,如同消失了漫长历史的波兰在幽微的烛火中重新脱胎。洁净的胴体,肃穆的军装,被战争残害的人与命运,在茫茫大雪中依旧不知将被带往何方……很悲悯的作品,几段钢琴曲很动人。
《死亡语言》1918年。一个年轻的中尉,乌兰·凯克里茨,患有肺结核,从一家军医院被送到了卡巴鄂的一个小镇。被任命为舞台点和图尔卡站指挥官,他非常想念该省,反思生死。他真正的爱好是收集艺术品...这部影片令人信服地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和奥匈帝国的分解,以及外向的社会形态、精英阶层的堕落,表现在它的艺术下。
OlgierdLukaszewicz差点以为结尾的雪也是他的梦呓
没有想到战争中对于个体挖掘可以拍得如此细腻和克制,非常美。写一个人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写的是他的爱好:枪械、雕塑、酒、画作、瓷器。写一个人的爱情,写的是女孩在阅读时吹过来的一阵风。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写他看着医生墙上莎乐美的画像对医生讲马拉美的诗歌,谈论死亡的魅力。却又在同僚享受杀伐的快感时,写他像辛德勒一样对同僚讲真的魅力在于紧扣扳机时选择松开。脆弱、敏感、狂热、困惑、感伤的一个人,成倍感受着世界的美好和残酷,最终还是要交还给死亡,这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追随,或是一场虚无,死亡对死者已经终结。死亡对活着的人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是审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