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就是个好故事,没有正义邪恶的划分,只有都不够纯粹的对立双方,也因存在站在道德中心点的布鲁塞尔幸存者得以找到最终落脚点。本人的拒绝也成全了中间那段对于真实的双重隐喻。由于涉及大屠杀话题敏感所以策划六年才最终凑够预算,结果拍摄赶上疫情,为了避免满大街口罩的场景户外镜头被降到了最低,美国部分的采访也大多是远程进行的。
二战创伤,自我治疗。参考影片《病院惊魂》
人都有选择性失忆和重塑记忆的本事。
Peoplewanttobelieve,buttofigureoutwhatistrueandwhatisalieisveryimportant.非常喜欢对Misha采访然后拉出一个远镜头,看到演员卸掉假发这种表达方式。包括后期讲述的时候画面是拆舞台布景。
反转
当一个撒谎的人以一个敏感的身份去撒谎的时候质疑的人就会被更多人的人质疑
这百转千回真事永远更精彩甚至真人的虚构也可能比编剧更动人因为在用生命践行谎言
5/10
可以配合TheDevilNextDoor一起看
靠故事本身的戏剧性在吸引人看下去
她真该写小说而非自传!不过,小说就不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也不会成为畅销书,更不会有人想着改编成电影了。但我们仍然佩服作者的妄想能力。普通的妄想症患者能妄想出自己的一个世界,而不被人发觉?仅仅因为她妄称自己是被屠杀的犹太人遗孤,同情就遮蔽了理性,人们只选择他们愿意相信的而不再考虑事件本身是否可信,如果她没有向出版商索要那么多赔偿金,或许她的骗人故事永远也不会被识破,人们会一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凄美得像童话。当然,更为关键的可能还是故事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没人敢轻易质疑犹太民族的生存能力,即便这个故事根本不符合人性:七岁小女孩哪有那么大能力与狼共舞,更别说横穿欧洲了。虽然最后得知真相的人们愤怒了,但他们也不知向谁去喊冤,故事的有趣之处或许正在于此。
以为看的是“狼女”之类的故事,结果看的是罗生门…………记忆也是会撒谎的,尤其是自我洗脑自己过后………
标记
你会原谅她吗?
虚构虚构的虚构,还行的概念被被用于一个十多年前已真相大白事件的鞭尸。能被Netflix看上的纪录片果然十有八九都得绕着走。
贪婪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挺有悬疑色彩的纪录片,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如同剧情片一样,观赏性颇强。时间穿越半个多世纪,地点横跨美欧两洲。既有二战犹太人的传奇经历,又有一场涉及两千多万美金的官司。数名老太太缠斗其中,不辞辛苦地追踪,终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但最后的结局却又让人唏嘘。
她是出于自我保护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假装合理的身份,可千不该万不该就是贪心到用它来赚钱。
这个故事太离奇了……
能不能质疑自称集中营幸存者的人?能不能在天真被骗之后还给自己一个理由那个骗人的人也是受害者?人类就是这样,总需要给发生的事情一个理由好让自己好过一些。Misha直接就变成了自己编的理由的一部分。剩下的人呢?只是程度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