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现代标准来看,影片一点都不恐怖,它的观念和艺术、氛围和影像更值得称道,而不是像一部技巧娴熟的现代恐怖片那样操纵人的情绪。从某种角度来说,茂瑙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我们凌晨三点惊醒时所担忧的一切——癌症、战争、疾病、疯狂。它不能让我们恐惧,却能让我们为之心惊,默片的梦幻之处也在此体现。
D+/......想来这种纯净的神秘感确实是现在一大批恐怖片所缺失的,只不过现在个人看来实在是只有蠢萌……比较奇怪的是,多个叙述层好像并没有形成什么结构效果?
在吸血鬼还只是吸血鬼的时候。
默片时代的恐怖电影,后世吸血鬼电影源泉。茂瑙的表现主义太适合这种恐怖类型片了,当时的观众如何受得了。
Nichtsohastig,jungerFreund!NiemandenteiltseinemSchicksal.年轻的朋友,不必行色匆匆!这世上没人能够逃出他的命运。
想不到那个年代还能拍得那么精致!
已死的未死者,形容猥亵。
据说男主角是真的吸血鬼。。。。
从剧本上来看,明显不如卡里加里博士啊。不知是不是时长版本原因。
以基督之爱的精神来忍耐和克服暴政或混乱带来的苦难,诺斯费拉图所代表的恶魔无法击败那些无所畏惧地与其正面遭遇的人们,妮娜仅凭爱打败吸血鬼,暗示内心的蜕变比任何外部世界的转变更有意义,一种最大限度的自我牺牲,一种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解决方案。
看过这个,就知道惊情四百年有多难看了
这是不是史上最可怜的吸血鬼?需要自己抱着coffin四处奔波,缺少了浪漫,多了些搞笑。
改编自1897年的小说《德古拉》,茂瑙和背后的制片方普拉那电影公司都没有得到作者的授权,作家协会不遗余力地投身于这场诉讼之中。这个阶段的吸血鬼长得还比较像鬼,木讷呆滞,十分吓人,对后世的魔鬼,而不是吸血鬼的形象产生了重大影响。没想到的是后面居然跟黑死病搭上了关系,船运来了吸血鬼所需要的泥土,泥土当中的老鼠为小镇带来灭顶之灾。猪笼草、水蛭、蜘蛛的出现,都在暗示着猎人不断接近猎物,危险即将来临。有时差的信、黑夜之中义无反顾地跑出家门找医生,男女主之间的爱情被不断放大,但不知为何男主被吸过血身体还如此健康。女性依旧是需要被牺牲的对象,圣母的无私会挽救所有的居民。
祖师爷太牛逼就会导致这样——吸血鬼在茂瑙和德莱叶之后基本不再有恐怖片的属性,朝着唯美的爱情片方向发展。船上的屠杀代替以颠簸的帆船,除了保持悬念还有营造气氛的妙用。直到最后才有吸血的细节,但是,只能看见趴在女人身上的光头,逼得后辈们去展现更细节的尖牙和鲜血,但再无那丝未知的诡异
吸血鬼形象设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群中人对社群外人的看法,以及当时时代人们最害怕的事情。这个阶段的吸血鬼形象还是属于比较简单的兽化,而且吸血鬼长得有点像犹太人…后来的吸血鬼意象更多关联着艾滋吧。我们这个时代的吸血鬼恐怕是新冠。
观影盘点期,看过补脚印
95min版。1.道理我都懂,但非常不吸引人。2.船上那几场,直觉拍成夜戏效果会更好?也遵从夜间活动特征。3.第五幕确实最佳。
8/10。遥思丈夫的妻子坐在海边长椅上,与旁边风吹的衰草和斜插十字木架形成风景构图,强烈的牵挂还体现在梦游的诡异场景,鲜花逗玩猫咪和整理衣服的细节意蕴田园诗氛围;甲板上的老鼠,伯爵带着棺材潜入民宅,沿楼梯上行的拘楼形态投射到墙上剪影,角色视觉形象的明暗对比唤起观众对美好事物的保护欲。
不像近代一些vampire作品故弄玄虚,让人感到身临其境般毛骨悚然
6月6日在大光明刷“电影节通宵排队是怎样一种体验”那夜看了这部。茂瑙这部的确是哥特恐怖片/吸血鬼题材的鼻祖级经典,看时想起很多后世的模仿和借鉴,亦不住截屏留存(如海边倾颓十字架下等候爱人的女郎)。第四幕气氛赞极。结尾略低。人物上,这部显得猥琐笨拙,而缺失赫尔佐格那种精致优雅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