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自编自导自演的表达的太主观了,然而并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居然能提名最佳纪录长片也是有点奇怪
自己兄长被残忍杀害且没有得到司法公正,导演却上来就说“我不愤怒”(你骗谁?),然后什么论述都没展开已经一副你们爱看看不看滚的态度,之后整部片果然也和第一印象毫无区别,充满蛮横的控诉,拿自己皮肤颜色太当一回事。画面对叙事毫无帮助,闭上眼睛当podcast听也不会错过什么。
Noheaven,onlyground
这样拍纪录片也行?纯粹的单方面人证就想翻案,是不是有点太不尊重观众的智商。当然也许导演拍片的目的并不是翻案,也许只是想抒情,也许只是想怼种族歧视,天知道。
好难看的一部最佳纪录片提名,首先不喜欢这种实际很愤怒却装作很冷静的态度,其次不喜欢全是己方观点毫不客观的素材选取,最后特别不喜欢这种完全采访回忆式,毫无影像化必要的记录手法。
在私人家庭影像与社会事件的勾连上具突破意义,叙述精巧,哀伤中带着诗意和极动人的情感。由肤色与亲历悲剧一同带来的兼具生活流与司法控诉的多层面纪录,关系着黑人社群文化与随之的诸多问题。看到评论区部分对“黑人被无故射杀,亲人站出来反思”批道有倾向性的冷嘲热讽,只能说希望大家更宽容些吧。
极其冷静的愤怒。基本由叙述和照片资料拼凑起来的叙事,透露了导演拍摄的个人(赎罪?)意图和多年来母亲所不知的秘密,20多年前兄长遭遇的不了了之的凶案逐渐在多个角度变得清晰。导演成年后始终没有全身出现,极近的面部特写有压迫有躲避有其他复杂情感,倒是觉得比Caniba类似的运用有效。
彻头彻尾的个人控诉,铁板着不容置疑的表情、远超凶杀事件本身的被强行拖长的家庭史时间,都将纪录片引入一个充斥着个人愤怒却强装冷静理智的私人影像日记。不过,事故前一段重要的“前因”,被埋藏于后的叙述方式,以及大段漂亮的排比修辞和象征性影像画面,证明着导演的文学功底。这始终是个家庭悲剧
叙事有些散,开始是妈妈大段落描述自己的父母,然后自己的丈夫,我一度被干扰以为讲的是片子女导演的父亲如何在她两岁的时候冤死的,后来才知道只是为了铺陈黑人的非人待遇,最后明白讲的是她哥哥,其实她想借她哥哥被枪杀却得不到白人陪审团公正对待来批判美国黑人受到的非人待遇,论证还是有些弱.
拍摄手法,剪辑都做得很好。可惜的是拍得没啥逻辑...女导演,你是女同性恋...sowhat呢?弟弟一时的争强好胜,引发的悲剧,对家人造成了长期的影响...就这样了咯。扯些黑人白人的种族歧视,不能翻案,也不很难博得同情的。
其实已经不算纪录片了,也不算电影,倒像一首叙述诗。片子给出的素材有限,看不到案件的全貌,也就没有办法客观全面的了解评价。另外片子的叙述虽然颇具美感但不算清晰比较分散。不过家属面对大陪审团时的感觉如此的似曾相识,其实平时也常遇到。
悲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却也只能更加坚强的存在
非常私人化。看评论才知道原来导演就是那个年纪最小的妹妹。面对hugeloss时的失语和不由自主的逃避,应该得到理解。作为纪录片确实不够平衡双方意见,或许当年陪审团都没问这么细?
一开始的叙事有些零散越到后面越有力量ADA讲的那一段有点偏离主线但是总体的摄影和叙事风格都非常扎实动人
同样是反应因种族歧视造成的冤案。以极为私人的方式,以控诉的口吻来讲述一起或许没引起过任何社会轰动的“小案件”。纪录片并不一定要客观中立。
一个家庭的崩塌。如果Yance的目的不是说服大家认为William无辜,那这部片还蛮成功的,至少在还原事件上感觉很真诚,最后还承认了William受害前曾砸人家的吸尘器和车门作出威胁。对自己怼脸式的超特写和审讯似的灯光也让人印象深刻。
interview式纪录片,大特写也没显得整部片有多么strong,无论是影片主题还是个体状态来讲。
2018016一星烂片
最近几年这种诉说式的纪录片还不少,甚至剧情剧都有过这样的尝试。
最佳纪录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