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大学之前还挺爱买书,尤其是旧书的。但在大学的图书馆读了很多书之后,愈发觉得这世界上的好书甚多,读是读不完的。而书不过是知识和见闻的物质载体,读书和买书其实是两件事。我的理念是,读书就像看旅行途中的风景,而书籍本身只是路上的客栈。风景看完了,就可以走了;书读完了,就可以放下了。
有幸去徐凤文的书房喝过茶,与其他书迷不同,徐的书房里几乎没有价格很高的珍藏本、签名本。三万多册藏书都是亲自从旧书店和海河岸边“挑选、砍价”淘来的。纪录片里他介绍了79年去书店借堂吉诃德的情景。现在,无房无车的他也依然挺起着那份天津知识分子的骄傲,并赢得了十年和“朋友”的那个赌局。
感觉能拍很长,挖出很多故事,可惜只有这么区区四集,没头没尾地结束了。搭配《书店里的影像诗》一起看,风味俱佳。
很好的一部有关“书”的纪录片。想起自己的个人简介中有一句:生活中最离不开的唯有书,今生愿当一“守书人”。
先锋分店碧山书局把书就这样放在露天大堂里不会受潮的?书的生命循环。。。
不知道咋的一部讲书的纪录片丝毫无法引起我的共鸣在他们眼里书是作品是商品是炫耀的资本却不是书本身这里面每一个人看书的场景都像在摆拍好不真诚啊
单集比较短,浮光掠影,还不如专门拍淘书,可能更有意思。
这是一群热爱文化热爱生活真正有情怀的人
爱书人的简约纪录,那些关于设计、开书店、淘书、贩书。近乎极简的非功利,纯粹的精神自足,内怀真挚的痴。
人生在世,诸漏皆苦,不如意事常八九。然则何事可得乐耶?唯有读书与做爱,书迷性瘾最自在。
太好看了以至于觉得有点短啊!
希望多拍几集啊。关于书的一切都很喜欢,想看更多。
从来没有觉得朱赢椿的设计有多好;介绍的民营书店也并不能代表目前书店的现状;淘书迷也讲得很表象;还是贩书记比较好。
各种关于书的视角,制书,淘书,贩书,书店,书人……读书对于我来说是一辈子的事
和《但是还有书籍》的调子很像(毕竟是同一个导演),节奏感我很喜欢,从经常给猫咪镜头这一点能看出摄制组是一群有爱的人。
一共四集,确实是过短了。喜欢三四集。这里出现的书迷全部是男性。哎。
《書迷》: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332337——第1集一本書的誕生:朱贏椿《虫子书》、饶平如《平如美棠:我们的故事》;第2集書店風景:麦田书店、先锋书店、碧山書局、模範書局;第3集淘書迷的地圖:北京-史航、天津-徐凤文、台湾-陈逸华;第4集販書記:鲁毅、王汉龙、胡同。
看完记住了史航老师的这句话——一个人自以为自己在坚守什么,或追求什么,其实都是在打发时光,只是找自己最满意的方式,对我来说,买书、读书、抄书、推荐书就是最满意的打发时光的方式。一番表达全然没有读书人的优越感,这不免又让我想到了罗翔老师说的——我时常觉得读书和逛街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其实就是都是对抗虚无、消耗时间的一种方式。朱赢椿老师竟然就是之前大火的《设计诗》的作者,我曾做过他的推广者,理念和创意本身就是世上最无价的东西,不懂为什么有人要抨击他的作品形式感过重。
喜欢,大陆终于有比较正式一点的书籍纪录片了,可能还不够好,但很欣慰了以前想开书店主要是想满足自己的那点情怀,开个比较小资的书店,慢慢地,开始想让它更大众,让更多的人看书,做推广阅读这件事,在家乡这种文化贫瘠的小城创建一个文化交流空间(当然一切都只是想想,得先好好工作挣钱呀)
整体优于《但是还有书籍》,单集质量均衡。其中最喜欢青简社,把藏于民间的古籍、照片、文书等珍贵资料收集起来,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布衣书局老板的感悟也很有意思,“不尊重知识,但尊重知识的物化产品”半自嘲的观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