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曹斐:时代舞台”个展。2019蓬皮杜首展时候时间有限就没仔细看,2019北电做[新星]时候就是当暖场视频放的,也没好好看,结果2021UCCA展就只能在红霞装置的二楼站着看了……还好报告厅放了一次。结果发现居然是个2021最新修订的版本😓。(曹斐:“不断生长”)就整个HX项目而言绝对应该是五星力荐,但这个作为论文式纪录片还嫌太短了,真应该奔两小时去。国企-东愁-城市规划-记忆之场-电子计算机史-共和国史……面向这么丰富复杂一个小时哪儿够了!(最大亮点莫过于风水大师了)。这部纪录片/视频作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研究式视听写作的范式。
2023.10.15,十一街坊片区围上绿铁皮等待拆迁,我们后知后觉来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打卡,当然进不去了,纪录片弥补了这些看不到的遗憾。红霞的创伤与辉煌的计划经济和集体相关,它其实是一种根植于中华文化里对个体精神的不在乎,在这个世纪反映在被拆迁的国营厂,那下个世纪会反映在哪里?
和新星一起
11.11>红霞>新星
#UCCA#5.23
凤凰中心卓越女性艺术家邀请展
配合酒仙桥citywalk效果更佳
一切寓言都是艺术,一切艺术都关乎政治。
一个新晋泛酒仙桥社区居民的自我修养。每搬到一个地方就喜欢绕家附近瞎晃悠,时不时能有些比较美好的发现。红霞电影院就是这么偶遇的,看到它觉得有种破败的神秘的美,再往那个方向晃悠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地经过它。又偶然发现有一部关于它的纪录片今天有播放,缘分吧。在被时代无声吞没的那些地方中,红霞算是幸运儿,有一群人记着它、纪录它。我想到顺昌路、永年路,它们也许真的就已经消失了…
哪里有资源啊?太想看
展览闭幕日赶上。纪录片放映的二层投影幕布与社区的消逝一样容易被忽略,少数人的观看和记录就更加必要。对于现场吵闹着说不好玩的孩子来说,历史和当代艺术的区别,其实没有那么大,都无法触摸、难以理解。想起「花家地2014-2017」,有故事的社区,首先离不开讲故事的人。
UCCA//只能站着看一块小屏幕,差点就错过了。全场最感兴趣的项目,也是唯一清醒着看完的,觉得拍得还是干了点儿。
比nova好看
曾经中国人民的电影院生活
作为国营工厂后代被狠狠冒犯了,信息密度不如本地下岗职工的一次闲谈,思辨性不如任何小银幕东北故事,至于记录性,都把cctv4的影像材料直接用了,你说纪录片我都觉得好笑。总之观感就是上等人拿着拆迁款滚吧别tm在这里卖惨了。
尽管冷静克制,但总有淡淡的怀旧情绪弥散,今年补拍的镜头更加重了这种情绪。所以我们应该追问的是,面对着旧社区不可转圜的衰败,这些即将搬进商品房的居民,该如何处理自己无处安放的失落,或者只能接受吗;除了以影像或文本的方式留存社区的精神性,又如何保留作为实体的精神性呢?10.21UCCA
通过此片了解了红霞影剧院,名字源于前苏联红霞工厂,不只是吴青峰MV取景地和宇宙探索编辑部办公室的隔壁,还承载了一代电子工业人的共同回忆…以及腾退标语真尼玛荒诞好笑。atUCCA
观影于凤凰中心
当一座建筑存在的时间够长,它就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大的历史和小的历史交织在一起,我们称为“大时代和小命运”。我们常常说“不要忘记历史”,但却往往缺少对鲜活历史的尊重。有些砖瓦被拆掉,有些历史就永远地消失了。
跟《煤市街》一起应该进建筑、规划相关专业授课计划。保护要看到人和故事。斥巨资下单了摄影书,收到再细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