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加斯帕·诺的《摄影机不要停》。开篇即是对基督受难在经典名画构图的复制与瓦解后引入多色闪光,奠定了全片的形式感。之后分离并置画面,指向电影本体叙事的虚构性:演员在镜头前表演之后,由影像与观众双向塑造观点。最后又回环至开头,砸来性别关系。但以上的诸多讨论有效吗?反正我不信。归根到底,大概算是个灯光秀,以闪瞎双眼为目的那种。(就说一点:如果真想建构有效的女性议题,事关她们被电影的剥削,开场就不应采用基督之死的图像引入。因为自这一引用开始,就是在说“偶像破坏的姿态被证明无效”,它很快被转变为潜意识里对牺牲者在牺牲路上的刻奇,乃至扭转成诡异的一种“对上刑的崇拜仪式”。果不其然,结尾上演了showtime,雷人程度不输瓜导的《阴风阵阵》。)
5/10太烦了,虽然有些想法。女人们不断地抱怨嘶叫,一开始便提醒癫痫症者慎看(想起TonyConrad的《Flicker》)。睡了几次。观影于戛纳电影节。05/19/2019
加斯帕·诺的新作是字面意义上的“闪瞎眼”,炫目到极致。元电影+元叙事,探讨电影片场的各种风波、囧事与乱象,以及对女演员的剥削与控制(宗教——猎巫与片场人员对女演员施加的酷刑相并置)。片头与片尾分别用了10多分钟时间强暴观众眼睛——单色屏闪与三基色快速交替的屏闪,催眠与致幻效果超强。中间部分调度十分复杂,在正常单屏、二分屏与三联画式分屏间切换轮转,左右分屏中的叙事影像既有相同场景不同机位的镜头,亦有不同空间的平行剪辑内容。声音上相应地(承袭自罗伯特·奥特曼)也有大量重叠交织的对话,甚而连语言也做了交叉处理:一边说英语,另一边讲法语。在各个维度上,加斯帕·诺都试图让观者眩晕迷茫,左右为难,经历高烈度的感官与头脑刺激。(8.5/10)
酷刑是《永恒之光》里的核心动作,它分三层为片方都演员的酷刑,电影制作对从业者的酷刑,以及电影对观众的酷刑。但不论主题做各种更替,对于加斯帕·诺的电影来说,主题永远只是形式的载体。其创作核心永远都是视听影像通过各种更为激进实验的方式来完成表达和对观众冒犯。于是在本片里,导演将传统影像解构为最原始的红绿蓝三原色,在频闪的灯光下,加斯帕·诺创造了属于现代社会的“烈焰”。这种光电化的设计,成为视觉奇观的同时,也是传统西方火刑的一种改造,终于与主题实现了闭环。因此《永恒之光》更像是一场影响实验,而加斯帕·诺则是光影意象表达的发明家。
从德莱叶、冯提尔、法斯宾德,还有其他著名导演作品中得到的灵感启发,臭名昭著的加斯帕·诺再次以惊世骇俗的影像风格震撼观众。从中世纪的猎巫传说到拍摄裸露场面的趣事,再到混乱不堪的拍摄现场,以及控制欲强大的导演,创作时期的焦虑感与对女性演员的剥削成为影片突出的重点。分屏和变形屏幕首次出现在加斯帕的作品里,最后10多分钟的灯光闪烁效果则是他最出色的作者标签。
必须去电影院受死。加斯帕诺已然成为影像暴君,他再一次强X了我,我瞎了,literally.
对演员的剥削、对制作者的压制、对观众眼睛的虐待。
加斯帕·诺的拿手绝活:癫痫影像。
6/10。导演恶作剧般增加了前15分钟的短片,将耶稣殉道的旧片与原色重叠,加速闪烁而制造白光效果,眼中被闪瞎出泪光的观众感受到模拟癫痫的体验,之后导演从德莱叶的《复仇之日》取材,在中世纪因精神病症被视为女巫摧残、焚烧的女性,很可能是维护男性权威的牺牲品,这与电影业对女演员的各种剥削行为形成互文。在分屏共呈的休息处,女导演和女演员就拍片经历进行讨论,投资人则密谋撤换导演,慢慢谈及了演员压力、身体暴露和投资人的独裁问题。意图寻找导演失职证据以顶替她的摄影师,认为把女演员逼疯才能获取最佳的拍摄效果,于是在背景电子屏故障/彩色光线的闪烁中,火刑台上夏洛特越是挣扎、求助,操纵摄影机的男性就愈加亢奋,被剥夺指导的碧翠斯在各个布景中穿梭、发怒,最后因无法停止的频闪而崩溃之际,观众也转入女性的立场被实施视觉压迫。
连续15分钟的高频闪烁,震碎了视网膜。
剧组吵架太真实了,分屏拍摄让我想起IlyaKhrzhanovsky年初在巴黎的沉浸艺术展Dau,感觉他俩应该认识一下,毕竟大家都这么变态,这么色情。Gainsbourg的剪影最后消失在闪烁的色彩中,我想是导演把观众当成真正的处刑对象了,那么每一场放映之后都终将无人生还。
6.5/10。加斯帕·诺每每出手就是革新,闪瞎我的狗眼。我甚至怀疑演员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各种层面的剥削电影。影像魔力延续到了观影后,眼前的现实在晃动。(我在想有没有一部电影把演员扒光绑在柱子上八小时)
电影对观众的谋杀,片场对女性的剥削。
+
闪瞎了我的眼啊!加斯帕诺这个影像暴君,审判了他的每一个观众。
三星半
有趣。真的被闪瞎……
1小时左右的这个体量对于加斯帕·诺来说几乎是刚刚好的,虽然你不得不要求自己去原谅他时不时的幼稚,哦,这个该死的又永恒的矛盾体。
生理与心理,精神和肉体,一场极端宗教仪式化的控制、受戒、虐待、献祭,并最终预见邪恶的究极神迹。电影为何让人沉迷陶醉,又为何让人掩面窒息,拍摄打开了药物的胶囊,分屏让我们灵肉解离,片场的混乱有如失衡到沸腾的内分泌系统,影像和毒品,二者谁又会是谁的真相与本质。一路冲向闪烁的高潮,我们被钉上了十字架,如同过去每一次黑色房间中的经历——接受新一剂银幕注射,并短暂的具象化喜悦和痛苦,用实体丈量承纳,让超我去漫游奇遇,作者成为教主,观众成为信徒,之间维系着的,是唯心主义下的集体虐恋症候。
“加斯帕首次采用分屏和变形画幅的手段,要么同时展现两个不同场景,要么展示同一个场景里不同角度的拍摄,两台摄影机的拍摄使这个局限片场内的叙事空间变得复杂,同时也捕捉到拍摄时台前幕后混乱不堪的状况。在高潮的一幕,更采用“三联画”的镜头设计,呈现出女演员与男演员、摄影师并置的构图,彻底暴露出女性处于男性凝视中心的本质。而这种富于宗教意味的画面构图也呼应着宗教故事里耶稣受难的经历,透过讽刺宗教的口吻再次强调女演员遭受剥削这个主题。”(摘抄于影评,忘了出处d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