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es71#5分。影评人周。看在女主角很不错,写心理也可圈可点的情况下勉强三星吧。主要还是开了个很不错的头结果越写越糟,底又根本托不住。比较像德国瑞士片的路数。
具有的惊悚气质被情感干掉了。
釜山电影节。这种为了拿奖的片子就不该在影院里看。音乐,剧情,节奏,都让我分两次足足睡满了一个小时。故事线不太清。
夫妻间的关系(包括孩子),不比《驾驶我的车》更微妙么。这是趟没有终点(也没有结论)的“身份”之旅丈夫说: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你要回来?(呵呵)生活有时,比吞了蜈蚣还恶心
某程度上,记忆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是身份的起源。可是,人与人之间早就结成了一个巨大的蜘蛛网,即便某个人失去了记忆,社会的关系网也会把他接住,而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也可以说,那个人自此失去了一个宝贵的重头来过的机会。他再也不能摔入名为“另一种可能”的深谷里了。承认吧,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想舍弃现有身份的,种种身份意味着种种难堪,不愉快是必然的,而一切又已经走得这么远,使人无法回头,也使人丧失了力气,再也辨识不了未来。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和道德体系,无法选择的原生家庭和亲手组建的婚姻,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像这些,有时候都会变为晚上的恶梦在意识深处紧紧将我们缠绕。所以,我们也许都在期盼着一次失魂神游。可是话又说回来,即便如此,即便能够再重头来过无数次,我们又真的可以挣脱吗?对此,我是消极的。
切入点还是很新颖的,清空了过去的身份和社会人际关系,完全以一个全新的自我,亦或是旁观者的身份走入过去的生活
跳舞和海边的两场戏印象深刻。哦!还有他们家的浴室,太理想了!
她的另一种可能。
放逐自我有“失忆”的加持本来可以越走越远,我觉得没必要“回归”,开了个好头,以为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没想到影片越来越没劲,真的数次想快进。
一个现代女性借着《神游症》来寻找自我(传统身份)的故事在冷静的女性视角下成为了一篇悲观的寓言。影片讲述了一个被迫离开家庭的女人试图再次回归家庭最终却失败的故事,灰暗的影调和刻意疏远观众的剧情都让这部波兰版《消失的爱人》指向了一种荒凉和无奈。女主角从一位优秀的母亲和一个可爱的女儿变成一个让亲人们不忍多看的“陌生人”角色,传统家庭之所以无法接受她这颇具颠覆性的新形象是因为独自流浪的生活让她丧失了与历史联结的能力:失忆导致女主角不认得亲人也不认得自己。比较遗憾的是,结尾的再次出走无疑是一次理性的选择而非感性的回归。事实上在那无处可去的漂泊命运里她只能带着面具,永远做不了真实的自己。
海报一分,风格跟海报毫无关系的勇气一分,利用脱裤子营造莫名其妙的深度一分
惊悚悬疑感不错,可惜后半段的落脚点太过现实,没能飞起来。
錯過了前面半個小時
挺失望的
将女性身份做了解构和重构如果不断上升本质依然是千年前的那三个问题为了明白这些“我”似乎必须将自己投入到更大的世界创造更无序的境遇寻找更无解的答案陌生或许是一种好状态足够的陌生才能带来足量的刺激刺激才能带来变化模式化和不断下落的“固定”会让人生厌//过于写实的落点在概念表达前像块鸡肋
被海报吸引,还以为是个又飞又迷幻的片,结果想看嗑嗨没看到,倒是看了一场家庭狗血剧……神游症的概念根本就没用起来,浪费。
everymoveisanewstart
开头的悬疑意象堆砌挺有意思,回归家庭之后的情节便没多大意义了~
好的开头,后面全面不会写了,烂尾
整体很奇怪。最后居然兜出那么烂的老梗,显得更加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