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预告片时,我原本以为耿军拍了部喜剧,谁知道原来是场现实主义悲剧!
13号线地铁上与导演耿军瞎侃了一路。诚恳是对其最深刻的印象。就像这部电影一样。
导演青少年时代的伙伴们群像,鹤岗青年浮世绘,激情无限逼又逼,打架蒙人都不会,人人摔倒发廊外;分手为情所困,自杀;为兄弟出头讲义气,砍死;搬砖砌墙加薪十元,差点摔成植物人。痴心追发廊女,遇见煤老板竞争。只有卖猪肉这对幸福,关起门来嘿咻嘿咻,开了门卖卖熟食,心情不好就干架。
太残暴了
耿军一贯风格
青年之死。台词真有功力!!
2012.4.13.尤根空间
北方乡村式“上砖上锤”的暴力,又因其DV真实质感,让我觉得很遥远,却又不由一身冷汗。影片中的青春,其实是一种在教育上城市化上被边缘化的失落。
【Cathayplay】摄影、表演、服化道细节皆有粗糙,画面色调质感也很原生态。但这些不够“精致”的缺陷反而与极为接地气的剧情、台词构成了无比鲜活而真实的四个东北青年小人物的悲喜剧。就像在看“DV伪纪录片”,黑色幽默中透着人情冷暖。正如片中那个黄色笑话粗俗不堪,也含底层人民的智慧。比任何描写小镇青年的大制作电影都更加生猛。金财为情所困,金宝为欲所陷。国庆因义而死,铁英因钱而伤。那些装过的逼吹过的牛、打过的架泡过的妞,与有缘无果的爱情、脆弱的兄弟友情、母爱付出的亲情,都构成这些青年命运的一部分,映射着本就无比荒诞的时代。他们吊儿郎当且粗鄙地活着,真性情也令人难以忘怀。耿军电影中很多重要的戏份都发生在饭桌上,觥筹交错间都是来自生活的自然流露。青年女性角色塑造单薄,寥寥几笔刻画反倒把几位母亲的善良描绘出来。
话题很沉重,笑果依旧有
恩,光头导演很帅很棒,哈哈
东北小镇,普通人生活,有笑点,有泪点,有特点。
是在学校当代独立电影系列展演里看的,这个展演的主题是“一个中国人的一生”。从幼儿、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青年、老年、死亡。这部在其他纪录片的映衬下显得因为其剧情片的出身而弱了一些。因为想把每个人都交代清楚,而整个节奏看起来像是麦太讲故事的腔调,从单个人物来看太直白。
其实还挺喜欢,打不了分|东北往事@声色221030
中国很需要这样反映真实世界的作品!耿军导演的剧情片《青年》以及纪录片《诗与病的旅程》,《青年》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的惨淡日子,很黄很暴力,很真很过瘾。《诗与病的旅程》纪录了导演的朋友得抑郁症后在家养病写诗的日子。话题很沉重,笑果依旧有,而且真实、真诚,这是我非常欣赏的拍电影的方式。
里面有个女角色叫吴丽,一个男生想和她结婚被拒,边走边大喊着“吴丽!吴丽!”,一直在喊,嘶吼。这个“无力!无力!”是中国电影史少见的严肃向谐音梗,让人动容。影片其它内容还好,在一些局部能看出耿军超出同代人的心思和怪异趣味的天赋。
还行吧~但如果让我自己去看我是不会看的~
地域性差异没抹掉一样的青春迷惘\苦涩\躁动。
NF“念”台词肤浅的讨论说烂了的词
十二年前,耿军就拍了一部东北版“后浪漂流记”,遍地的黑色幽默中不乏一眼看不到头的残酷和绝望。@Cathay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