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胶片为叙事对象出发,围绕胶片回顾其与中国电影的爱情关系,115年的峥嵘岁月到如今一群人在不断的守护,这是一个国家影像留存的记忆。然而故事的讲述与拍摄呈现出来一般的水平,需要继续调整会更好。胶片到数字的变革也是时代的发展,到如今胶片应该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去理解。那里印刻着民族记忆!
万古流芳手艺人
中国电影胶片的前世今生以及来世,拍得比《数电影的人》更加系统宏大,主角是胶片,最后两集才讲到老电影的修复,有买椟还珠之嫌。胶片修复工作者的尴尬和困境,奏响胶片最后的挽歌。旁白有点讨厌,让修复工作者自己说会更好。
感谢手艺人的坚守,感谢国际合作,感谢国家的重视,看完让人想去咸鱼买个老拷贝回来研究研究,不过片子本身还是有点徘徊在专业性介绍和刻意的主题思想升华之间,有点说了一大堆但又好像没说什么的感觉,后两集尤其明显/另外有两个问题:58年建立到76年中间这段历史,不知道资料馆有没有在历次zz运动中受到冲击?对于胶片的命运有什么影响呢?/资料馆是否可以考虑资源的线上化?和大平台合作,或者自己弄个单独的流媒体平台也成,提供收费的高清老电影资源,让我们这些距离北京和上海千里之遥的爱好者也有机会为资料馆贡献一些票房,赞助老档案保存和修复事业?毕竟老在仓库里面堆着也产生不了什么价值,线上放映未尝不是一个创收的途径,而且也为影像留存多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2021年发出的纪录片拍出了九十年代央视味,红色气味已经晕倒。假装主义硬凹的形式的都叫红色交作业,可怜的修复师日日夜夜加班熬夜怎么没有拍到。
致敬胶片电影的守护者!致敬中国电影资料馆!
胶片物理修复那段知识点不错呢
第四集讲的什么,为什么没有第四集?
对中国电影胶片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保存和维护、修复)进行了粗略的介绍,的确有很多珍贵的资料和知识,但每集二十多分钟、只有六集,能介绍的还是过于有限。尤其是有关修复的知识,想听具体细节的人还是觉得这部纪录片介绍的太少……
数字时代看似什么都可以保存,可什么也留不住。
影戏渐消实不易,菲林存念艰亦难。(3.5)
受益匪浅。
很有意义的纪录片,但煽情比重有点过多,希望更侧重于纪录。第四集今天可以看回放,讲述电影胶片从香港台湾以及海外回归大陆的,虽然提及台湾,但感觉讲述方式没涉及敏感话题呐。
关于影像保存与修复的题材值得点赞!拍得整体比较浅层次,科普向,如果每集更长一点,更深入一点就更好了
资料馆这部纪录片拍得还挺不错的。要传承胶片,首先得有原件,硝酸片基易燃、醋酸片基会有醋酸综合症,大火、战乱各种磨难,能有素材留存下来实属不易。其次是保存的环境,只知道现在的北京库和西安库,德外库和北苑库还是第一次听说,每次看老一辈讲些过去的事都很感慨。然后是现在胶片工作的各个流程,从收集到修复,收集那段看到盘丝洞回归挺兴奋的,历史价值极高,记得资料馆还专门出了本盘丝洞的书,以后可以看看。最后让观众重新见到胶片的重要一环——修复,修复又分物理修复和数字修复,每秒24帧,一部电影,实在是不容易。资料馆其实也可以拍拍每部影片修复的纪录短片,《盗马贼》《红高粱》《祝福》等等影片修复的幕后故事也一定会让人很动容。
电影胶片的前世今生,流下时代的眼泪
8.8“当有一部早期影片被发现,其背后就会有半打的影片,永远地消失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人类需要背负深重失去的代价,用悔恨的时间累积才能意识到胶片“生命”的宝贵,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些目前在历史上存活并留名的电影,是何其幸运地战胜了亿万个赛跑的精子,被上帝眷顾般地,来到我们每一个人记忆的百花深处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收集保存胶片做出卓越贡献的,是千千万万个张莲蓉,以及更多早已在历史中消失了的那些名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每一寸胶片”,让我们对所有为胶片这样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默默无闻付出的每一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用生命守护胶片的黎民伟们的名字不应该被忘记。落叶归根,欢迎回家“不弃电影,胶片长存,勿毁它们”80年代胶片黄金年代的冲印间,如今只能为胶片修复发挥夕阳的余热,让人不胜唏嘘
对电影胶片储存和修复技术的简明科普,迷影情节在此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Onlythegraininessofyellowishfilmisthebackgroundcolorofmemory.
195号。早期的胶片的散落和遗失太让人心痛了,原来胶片的保存和修复是这么庞大艰巨的工程,向所有从业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