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维?伟?胃?一人乐队技术玩得还不错阿兹海默可怕哟,原家庭会议放映被替换成这部,睡了睡了。2020121213@广州金红棉纪录片节马拉松放映之夜影院放映
#工作纪录片节马拉松#3/4。变老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时光把馈赠予生命的一点点收回去,就像陷入泥沼一样无助。好在导演记录了他父亲在世的日子,活过的证据。
@2020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3.5星。通宵场第三部,家庭私影让人想到《四个春天》,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父亲生前最后两年的生活,逐渐走向失能失智,结尾催泪。但与同题材的中国纪录片《我只认识你》相比,这部显然更加私人化,没有把阿兹海默症病人作为社会性群体记录,深度有所欠缺,但也不失为个体生命值得珍重的影像记忆。
个人还喜欢看这种家庭影像纪录片的哈哈哈哈哈,因为生长在原生家庭,所以特别能对影片中的一些情景产生共鸣,不经联想或许我父母今后也会是这样子,双方健康时同舟共济,一方若先要离去,可能也会因为尽力之后仍难以独自承受而把对方送去养老院。/当记忆衰退后,片中父亲无论是对农场,还是对家人,心底里都有着深深的不舍,两次流泪实在是都太感人了
家庭影像。算是给最近读的论文提供了例证:被送走的马驹、被卖掉的牧场,记忆流失,自己的过去也随之流失:失去自理能力,失去自我认同,失去自己与他人共同的过去,失去自己与世界的一切联系。片尾父子含泪头抵头的画面有光。其实已经身处很好的家庭和社区了,可是衰老和死亡永远是每个人的难题。#2020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通宵观影马拉松
当看到导演爸爸的记忆一点一点消失的时候,特别悲伤,那种无力感很能感同身受。接着电影回溯到刚开始,导演和他爸爸最后抱在一起,感动悲伤交集在一起,情绪爆发。
私影像。可能是因为到了后半夜了,有点进不去。画面很漂亮,荷兰的风光很美,经常思考是不是只有一个机位。看的过程中总会跟前段时间看的《六月三十》放在一起比较,感受到了非常巨大的文化差异。在中国的文化中,无论如何都要自己照顾,无论多么辛苦都希望时间能够再长一点,《六月三十》中妈妈的形象,奉献而伟大。而在《爱在记忆中寻你》中,妈妈毫不顾忌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对被禁锢生活的无望,对自我生活的需求,并且在自己实在照顾不了的时候卖掉马匹,将爸爸送去治疗院。我时常思考,我们的父辈是不是被奉献,被集体,被牺牲精神绑架的一代。是我们自私自利了,还是他们过分丧失自我了。我们是否有表达不满的权利呢?
衰老和疾病,让人恐惧和痛苦。正常生活能力被剥夺。心有余而力不能及。情绪失控。无法理解发病时,面对结婚四十年的妻子,也会感到不安全。意识没有不清醒,却不足够清醒爱不足以抵抗生活琐事带来的厌倦。但责任可以。所以生活无趣,不知道自己能撑到何时,但还是一直拖到最后才选择了护理院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马拉松观影通宵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记录,触动片段:婚礼视频闪回和最后老爸闪着泪花搂着儿子
如果把自己代入女主人这一角色,突然就会有一种未知的苦楚席卷而来。
知道自己一步一步的不可逆的失去记忆,太可怕了,家庭生活都破碎了。导演有心人,能把自己的父母记录下来太棒了。
有个阿兹海默症的家人真的太让人难受了,看着他一点点忘记身边的人和事,性情开始大变,仿佛原先爱的人开始消逝。所幸还有记忆证明我们的爱一直都在,最后父亲和儿子闪着泪光相拥哭泣太戳了。(片里明亮的色彩,至少缓和了悲伤的基调)
我今天看了个一个老人的记忆力不可逆的衰退后的生活的外国纪录片,想到我曾经即使被操纵或被设套或被糖衣炮弹而面临了耻辱等等,在历历在目的梳理后,发觉只要我还有记忆力,一旦我有机会花明柳暗,这些回忆就是前车之鉴,在重塑和充实自己后可以增加断定是非曲直、吉凶善恶的能力。所以,还是多多长记性和多多消化新的思路吧。农场的马真重情,所以在我老的不行前,我要为我做更多的使我满面春风的事。
家庭纪实片,记录了父亲得病后,记忆变化的日子,真情实感的流露,几度落泪
片子想表達的內容很簡單,紀錄一位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的生活。當看到他的父親離開家門對親人敵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幹什麼,自己突然在影院划向了虛無主義,存在和感知是人類能夠知曉外部世界和感受內心深處的能力,當這些被病痛蒙蔽,人生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嗎?我沒辦法看見身邊的人痛苦也沒辦法看見自己原本熟悉的環境變得陌生,記憶會被病狀吞噬,看完之後跟朋友發微信,以後立好遺囑,如果我確診這個病之後請把我安樂死⋯⋯
逐影联盟#18th#GZDOC#LostinMemories,没有另外的拍摄人员参与的导演独立完成作品,用琐碎而丰富的日常生活镜头,几乎没有艺术加工和处理,原生态的记录下患阿兹海默症的父亲保持浪漫和安定的生活情怀。和健忘症、老年痴呆一样,最佳良药或许就是一如既往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