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没出来,净是抖机灵和自作聪明,愿称之为鹤岗韩寒。
感觉是0.75倍速在看,如此单薄的故事撑死90分钟好吗,体谅下观众吧。镜头长,停顿多,说话慢,情节碎,每个角色都像“文艺片专用提线木偶”,那种故作高深的劲真的不喜欢。东北伤痕叙事,男性中年危机,所谓的表达也越看越没有意思。没有新的想说的东西,可以不拍。文艺片导演不要沉迷于自我表达!
这片子里的角色说话多少沾点大病,稍微好点版本的《蓝色列车》,但张大磊就被骂惨了,而耿军却拿了金爵奖,只能说电影界排资论辈害死人。
我给你带了炸带鱼,风筝,和五百块钱。真浪漫和伤感。
毫无悬念荣膺牛年最差观影体验。不是所有没钱置景的电影都可以僭称现实主义,花两个小时坐在电影院里看导演把他臆想出来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台词塞进每个角色的嘴里,把那些欠缺提炼的尴尬当做戏肉反复品味,把打小三、讨债这种貌似接地气实则连现实万分之一的精彩都摸不着的桥段娓娓道来,真是地狱一般的煎熬。
众所周知,东北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冬风萧索,形容时间停滞,形容猛虎入笼,形容望穿尽头。
男的不要老觉得自己是东北虎,你就是个失败的,中年的,男的。
“我年老色衰,经济衰败,只剩一个看似稳定的家庭。”中年男人像圈养的东北虎,电影是想谈这个主题,却在太多的地方点到为止了,代入感稍纵即逝,感觉像一块肉质不好的牛排还要做成一成熟。
想退票!故事拍的稀碎,说剧情不剧情,说文艺不文艺,说高级不高级,说商业不商业。都说雅俗共赏,这是雅俗都不赏。
#SIFF24th#@SFC上海影城首映见面会场。很失望。话剧式的腔调,独角戏般的角色,塞满的音乐,最后都被构筑成萧条的东北。文人没有幽默的自嘲,撑不起来的角色,都像雪一样零散开,压在观众心里,盖成一片疑问。过于追求某些东西,最后反倒显得矫揉造作。马丽戏份少到不如空镜,章宇突破性不大,但我还是喜欢他的演绎。
轻松+愉快的大象席地而坐
大金链子缠砖头,大水萝卜砸脑袋,诗人浓度过高的鹤岗,万物被抽空了生命只配做意象。纵使东北大地自带幽默感,也请不要再拿宛如批发来的冷幽默桥段攒剧本了。
老实讲,看到一半生出两个疑惑,一个是这片到底是不是导演拍的,怎么这么多配乐,跟新导演们似的,一共118分钟,配乐铺了110分钟,这还是往少了说,干脆铺满得了;二是,很神奇看到一半想到了蓝色列车,都很不节制,质感又没有前者那么足,最后终于在片尾解开了疑惑,果然是同一个美术指导,又把东北整成北欧冷酷仙境了。
“有时候,坚强约等于狠”高于预期,黑色幽默的点竟全部get…那我跪下怎么算、家里没有存款只有现金、弱势群体的文人、我血糖低你也不心疼我、里边还有三桶…笑声一波接一波,笑后却是怅然若失。章宇吆喝卖诗集堪比赵涛跳广场舞,不违和反而很亲切。老虎在园里没同伴,就不说话了…归山后的老虎,还会凶猛嘛?#24thSIFF
一个老婆孕期出轨,一个欠钱不还,整得俩人好像还挺委屈,节奏又慢,还有那些(自以为的)笑点……谈不上故弄玄虚,但就是让人看得烦躁。
太,难看,了。我们,东北人,说话,真不,那样。
一只路都走不稳当的杂毛病猫你特么装什么东北虎!
东北乱炖都能成罗伊安德森式冷幽默了?国内圈子真是自己瞎嗨,影迷也跟着被忽悠吧
碎片式,标签式,期待太高,以至于落差太大
东北虎在动物园反思人生意义